2023年11月16日 星期四

生活有感- 沈晏如- 記帳

 生活有感- 沈晏如- 記帳



以前記帳都是三分鐘熱度,大概只會做個三天就開始嫌麻煩而荒廢。除了店裡的營運管理帳款,自己的個人帳完全沒認真在記,抱著一個消極態度「反正一堆貸款要還,就錢進錢出了還要記啥?」。


一直以來都覺得自己好像根本沒花到什麼錢,可是總是戶頭每個月都重新歸零,常常都很疑惑我到底是把錢用去哪了?


自從跟若蓁一起重新生活以後,有一天共修結束我們帶著筆電去跑咖,開了Excel做了一張表格,把我所有的帳掏出來給她看,然後也把她每個月的必要支出同步彙整起來。


當我問她,「伙食費要列入必要開支6000/人,一個月嗎?」她直接倒抽一口氣。我今天才真的意識到,原來我的錢都花去吃東西上了。(因為今天早上穿褲子時發現兩個月前才買的褲子已經快穿不下了,原本很鬆。)


下午買蛋時肚子有點餓,於是花了21塊買了一個全聯的即期打折飯團,隨即就在同修推薦用的共享記帳app記上一筆,「晚餐、飯糰、21元」。


記完以後我發現這個小動作很不可思議,目前共享app記帳已經用了三天,它對我來說突然變得像是一個遊戲,我能不能用最少的錢做飲食上的極大化,也就是用最少的錢讓我能吃得飽。也察覺到記帳的好處之一是,當我記下這筆消費後,我會有印象,下一次要準備進行消費時,就會問自己,我是慾望還是需要?


之前都沒有記帳的習慣,所以常常一天三餐吃著吃著錢就不見了,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吃得健康嗎?但是現在記帳之後買東西吃前除了會考量到預算,也會考量到我花錢買這個食物是對我的身體有好處的嗎?


回過頭從記帳這個操作來看自己的行為跟生活態度,也真的是一往不變的得過且過,甚至也把記帳這件事給「設定」了,但是其實這個小動作成為日常生活的習慣以後,更能明確知道自己的花費都幫助了自己多少?這些花費又是去了哪裡?


直接再次驗證老師的話:

「腦袋是對的,口袋就會是對的」


雖然目前開始記帳還不到一週,也是因為被要求要做這件事才會想到去執行,但一樣是讓自己操作21天成就一個自然的習慣養成,把他律變成自律,讓生命變得越來越好這件事不一定非得要從多大的事件開始培養,若是從細小部分開始修正也能反思到自己的操作模式哪邊需要修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