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耕心田- 莊凱男- 演講心得- 鬥
鬥為什麼才要鬥
鬥出生存好空間
鬥倒對方好快樂
鬥向外展得空虛
鬥勝心性得安寧
鬥明天意智慧通
鬥明鬥意是學習
「覺得被鬥乃肇因於自己的思維不足」
想瞭解對方為什麼有想要鬥的心態,
就要先挖自己為什麼會想要鬥,
去挖自己什麼時候會出現鬥的心態。
爭搶鬥奪無非都是要壓倒對方,
但在同一個利益團體內,就是為了同一個目標,
不是為了要比輸贏或是爭對錯,
而是能夠一起變好、一起成長。
如果自己感到被鬥,
這時候心只是想要輸贏,想要鬥倒對方,
這時候就會陷入自己的想法是最好的迷思,
對其他人的想法充耳不聞,
其他人都只能順從我的意見。
但其實對方只是針對我的想法提出一個反對意見,
靜下心來,
一定會發現對方的反對意見一定是部分合我的理,部分不合我的理,
如果對方的反對意見完全不合我的理,
我就不會覺得對方是在鬥,而是在鬧了。
所以對方的反對意見只是在提醒我的思維還有不足之處,
若能將自己的一套想法融入其他人的另一套想法,
加以綜合再萃取之後,就會有第三套以上的想法,
以後遇到一樣的狀況,就可以隨機應變適時拿出相對應的解決方法。
「善良,多少人假藉你的名義罷凌他人」
善、惡都只是一種頻率,
無時無刻都存在這虛空之中,
這兩種頻率總是會找到載體。
善想要剷除惡,但是惡從來沒有想要剷除善,
因為如果只剩下惡的頻率,
就沒有相對於善的頻率。
只有善才會想要消滅惡,
善良的人常常覺得自己是對的,別人都是錯的,
把自己放在道德的制高點,
用義正詞嚴、冠冕堂皇的理由指正別人,
然後嘴巴說著「我這是為你好」
用自己以為的善意來包裝對別人的批判。
「鬥是要跟自己的心性鬥」
之前在準備考試的時候覺得很痛苦,
覺得自己為什麼要花這麼多時間被綁在書桌前,
而且考試這件事情的射倖性這麼強,
同時要與其他幾萬名考生一起競爭那寥寥無幾的名額,
再怎麼努力,如果沒有考運,
最後也是落得榜上無名的下場,
我每年每年看到太多在考場失意的人了。
老師就提點我說考試是一場自己與自己的比賽,
考的是我有沒有辦法靜下心來,
為了自己的未來,
好好的花時間去吸收書裡面的內容。
而且書不僅只是在白紙黑字,
而是作者將他的腦思維展現的媒介,
當我在讀這本書的時候,
我就是在與這個作者的思維碰撞,
將作者的思維納入我的思維,
到了真正要上考場的時候,
再將這個自己吸收、歸納、整理、萃取的思維,
以我自己理解後的說法呈現在考卷上。
考試不是跟別人一起考,更不是要打倒其他考生,
我跟別人只是剛好同時同地寫同一份考卷而已,
我考的是自己願不願意提升自己的能力,
就好像燉一鍋排骨湯,
準備考試的過程就像是在釜鍋下不斷添加柴火,
而考試當天只是將鍋蓋打開,
昭告天下說我這鍋湯煮好了。
其瑋在心得分享的時候講到心一直想跟靈鬥,
但是靈說「我從來沒有想要跟你鬥」。
這句話讓我非常有感覺,
之前我心靈衝突很嚴重的時候,
覺得自己好像被控制、被束縛了,
讓我的身、心都極度不舒服。
但後來發現就像其瑋所說的,
靈從來都沒有想要跟心衝突,
是心想要跟靈衝突,
是心單方面的發起這個鬥爭。
真正的鬥應該是要鬥倒對自己不好的東西,
例如鬥掉自己的懶賴、拖延等等,
而不是去鬥自己內在的靈性。
就是因為核心知道自己不足、自卑、自信心不足,
才會想要鬥對方,所以才會想要去跟靈鬥。
當知道靈的思維更加全面,看事情的角度也更加宏觀,
就是跟著靈的腳步去學習去經歷。
而且心與靈都是在同一部車上,
靈所經歷、享受的,心也必然也一起經歷、享受。
謝謝寧君、謝謝老師、謝謝神明,
讓我知道真正的鬥志是要發揮在學習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