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修心得- 陳威霖- 靜心
靜中有動顯外在
心目中理想自我
到頭來是靈來歷
檢測程式懂拿掉
不足開啟加裝命
造運自己用遊戲
《眾神題》
上山的路上,我聽了演講「沒有問題怎麼辦」,其實最近有點當機,感覺一切都很舒服、順利,但又感覺自己沒有在動。
演講中,把我內心假裝沒聽到的聲音,直接講出來,讓我直接面對自己的問題點,核心就是沒有想變好的心,又待在「我以為舒適」的舒適圈裡面了。
共修時,因為近期穩定的上山打坐,與靈的連線速度很快,也很容易就可以靜下心來,整個靈動的狀態都很不錯,神明也帶我伸展自己的下盤,讓自己可以更靈活、身體舒暢,最後一樣是站樁收工,也因為神明反覆帶我站樁,感覺自己的身體狀態越來越好,真的很喜歡、也很感謝神明。
心得分享時,今天心就很靜,頭腦蠻放空的,很迅速的輪到我要分享了,我突然就不知道要講什麼,感覺腦袋空空的,沒有心得可講,就是心很靜、能量滿,這樣而已。
然後我開始反省,為什麼會這樣?怎麼會沒收穫?怎麼會沒檢討?沒覆盤?其實就是看到最近自己的操作,最近真的太少寫心得,突然發現自己沒有檢討的能力,甚至這是表象,其實是沒有檢討的意願,才會看起來沒有問題,也因為沒有在寫心得、沒有在論述,突然要我論述東西的時候,腦袋又卡住了。
「檢討」
來看為什麼沒有檢討意願?核心幻想自己是美好的,幻想的同時,卻也批判自己的狀態,例如結緣,或是生活中與人互動,我幻想自己美好,所以隱藏自己的狀態,不與人互動、就不會暴露自己的缺點;但核心一樣是批判自己,因為我認為自己的能力不足是「缺點」;內在是高傲、箭頭看別人、沒有學習心,因為不想學,所以只會看到與人互動時,自己產生的情緒,而不是因為這個情緒,來回看自己的起心動念與能力不足。
「看懂就拿掉」
前次老師校頻,發現自己每次挖一挖,都是挖到一樣的東西,然後陷入自己「為什麼會這樣?」的空茫中,感覺好像無法挖下去了?就好像問為什麼自己會懶?這次人性、是天性,是底層的腦迴路。
「我宗學什麼?」
「來人世檢測腦迴路」,就是在我宗學習到的精神,這一世就是來檢測自己的腦迴路,是不是合道、哪裡能力不足,就是在玩這個遊戲。
那檢測之後呢?好的留下、不好的刪掉,就這樣;所以,腦迴路是可以改寫的,我認為的「刪不掉」,這個思維本身就是設定出來的了,例如「被教育說謊是不好的,但長大後學到,因為說謊可以處理某些事,得到某些想要的好處,例如快速解決問題,因此重新改寫了,必要的說謊是好的」,這樣腦迴路就改寫了。
上次的校頻,老師幫我循環論證的死胡同打開新的出路,喔原來,看懂的目的,是讓自己可以「真心的拿掉」,也就是改寫我的腦迴路,「開始用不同的方式去操作」。
不寫心得,沒有整理自己的腦袋,沒有去看自己的能力不足、腦迴路的中毒,就開始腦袋停止運轉,還以為自己是狀態不錯,其實是因為自己核心的阻礙、不學習、減少碰撞,讓自己失去成長改變的機會,等於在浪費此世的到來。
其實每次寫完心得,都是很舒服、很開心的,但我發現自己的開心,不是來自於自己的能力建構,而是來自「喔,我又完成一個壯舉了」,這樣的心態核心是「為了別人」,就是交作業的心態,不是真的看到「對我的好」。
透過自己在心得分享,整個腦袋空掉,我很清楚不整理頭腦,我的頭腦就會很難用的當機狀態,所以好好整理頭腦,頭腦好用,才會有精氣神、有影響力,能夠表達我的頻率、我的想法,整理心得的目的,是讓我自己建構整理、復盤、檢討、看到核心等等的能力,讓我把遊戲玩好玩的能力。
《解惑》
運途弱:
換到新環境、原本的程式不夠用。
今天的解惑有大量的流年提問,自己也有運途弱的流年,首先感謝每位師兄姐的提問,讓我也看到自己的問題點。
運途弱,我也像表面的以為是運氣不好,或是單純在走霉運,可是我宗感覺就不是這個風格在看待事情的,因為老師向來教導我們的就是「造命」,要自己創造自己的命運,所以其實我一直不太懂,運途弱真正的意思。
「當自己轉換環境或狀態,原本的腦程式不夠用了,就會顯得比較弱。」聽到老師的解惑,整個豁然開朗,覺得哦!原來是這樣,然後我開始回想,那我呢?因為接下來我跟妙妙要去跑市集了,這個不像上下班,而是真正的做自己的事業(雖然我的人就是事業沒錯,並不是職業的問題),就是開始要大量碰到自己不曾處理的事情,原本的腦迴路肯定是不夠用的,但也就是讓自己去建構沒有的能力、不足的腦程式。
貴人遠:
因為不聽勸,原本願意幫助我的人懶得講了;自己的待人處事(情緒),把人趕走了。
上次「如何化解情關」,這部演講
中,最打到我的點就是「做一個聽勸的人」,雖然我沒有貴人遠的流年,但我很清楚我有操作成貴人遠的「腦思維」。
聽勸的人有兩個重點,第一個是「會改」,就是人家講了我的問題,我願意改善,因為我接受、不抗性、不自傲,而是看到對我好就做、對我不好就拿掉,自然別人很願意教導我,因為教導我是有用的,不是肉包子打狗;第二個是「回報」,也就是向勸我的人回報,例如有人給我建議,我執行之後要懂得與對方回報,讓對方知道我有執行、並感謝對方的教導,這樣對方會有成就感,覺得教導我是一件值得的事,自然就可以操作到讓人家願意教我、協助我。
腳踏車:
想盡辦法讓自己學會之後就不難了;真心想讓靈活出來,自然就不難了。
老師用學習腳踏車比喻,能力到底難不難這件事,其實真的就是心境和意願,當我真心想弄,過程不覺得難,因為都專注在怎麼弄;當我弄到了、能力建構了,那就更不難了,因為會玩了。
最好的聊天方式:
稱讚,用嘴巴送禮。
今年的流年是口舌,我發現最近真的有這個問題,我又開始用以前那套打屁社交法,講講一些沒什麼營養的,但回看這樣的操作,真的只會帶給自己麻煩,沒有好處,我的品質是很差的,而且是沒有覺知的開始這麼操作,不知不覺一樣會操作成貴人遠離,因為讓人不舒服;今天上課讓自己看到這兩週的操作問題,立即改正「講出來的話,就是話了」,謹言慎行、顧好品質,才是對我好的講話方式,記得只講那三種話。
「當誤會產生時,完全不用解釋,只要不斷地在對方周遭出現,我的行為改變、讓對方看到就可以了。」
「不是抓著身分跟位階,而是做好我的職責,權力和尊重自然會出現。」
老師用為什麼我們會稱呼他為老師來說明,這個比喻真的就是這樣,因為老師有智慧、能夠解答問題,讓我看到事情的本質和真相,自然就會想稱呼為老師,所以老師只是個稱呼,真相是「智者」,能夠教導我的人,所以不管什麼稱呼,總之就是有個老師的頻率、品質在那邊。
而我呢?
例如最近的事件,同仁要被調去日勤了,但他不想去,他要自己找科長抵抗,我心裡想「欸,阿怎麼沒有來找我討論,或是請我協助啊,至少也要逐級回報,我幫忙跟科長講,也有改變的機會」。
這個事情當下我箭頭還是看對方,但真的還是我自己的問題,為什麼我操作出來,沒有讓同仁覺得,請我協助是有用的?例如他會跟主任聊,卻為什麼沒有跟我聊呢?我開始思考。
第一個是我的品質,沒有讓人覺得求助有用;第二個是,我也沒有主動關心同仁,我的關心都是很表面的,問看看最近怎麼樣、上班狀況如何,問這些廢話,看到自己的頻率仍然是不懂的關心,不懂的溫暖關心別人,如何打開他人的心房呢?
想了想,是不懂嗎?其實是不願意,我不願意真心的關心別人,因為算計的頭腦,認為關心沒有立即好處,但這就是最蠢的地方、短視近利。
我要看到自己做這件事情對我的好處在哪裡?
聚眾是我的目標,要聚眾就要學會打開人的心房,打開人的心房就是溫暖和關懷,所以關懷他人、傳達溫暖,對我的好處就是可以聚眾,聚眾之後可以聚集能量,玩更大、更豐富的遊戲,而且與人互動的過程去檢測自己的腦迴路、吸收能量,這些都是關懷的目的和好處,當我看懂了,就會很清楚,關心對方的方式很簡單,想像我是他,我想如何被關心?就這樣關心他就對了。
今天的共修和解惑真的收穫滿滿,非常感謝神明和老師,重開機這件事,我也設定了,好像必須是大破大立,其實根本不用,想變好的瞬間就是開機了、沒有形式、沒有設定,隨時重開機、隨時不當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