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3日 星期二

神明出詩- 張瀞云- 關注與認同

 神明出詩- 張瀞云- 關注與認同



最近出詩結緣的幾位有緣人都有個共通點,就是在他人身上找尋認同與關注。

這段時間我沒有勤勞的打坐和回顧,所以在出給最後一位學生時,我突然感覺到自己好累。

於是我開始拿出筆記本寫,挖掘上次老師問我的問題,為什麼自己總是想要解籤解的這麼用力,為什麼我總是要呈現我好厲害,為什麼我一定要幫人家解答。

結果我就發現是因為我想要在解籤詩這件事情上表現好,來得到老師們的關注、認同,可以更接近老師,讓老師教我。那一瞬間我明白自己怎麼了。

是因為我把焦點放在要關注和認可,而不是放在我要跟老師學習,我要學習自己不會的東西。

所以我在要錯的東西,然後我過度用力求表現,而失去了解籤學習自己的初心。

解開後我瞬間變得不那麼累了,因為原來要透過了那麼多個有緣人,才讓我看到這件事情。我還是在求認真與關注,而不是為了自己學習成長而出詩。

當下換個念頭,變成我想從對面的有緣人身上看見自己,了解人性,剔除與加裝操作程式,一切為了自己的學習,我就不那麼緊張用力了。

開心這樣的生活!

每天在做的事情上找到精神層面的收獲,就不會累!

智耕心田- 張瀞云- 演講心得- 我的命好不好

 智耕心田- 張瀞云- 演講心得- 我的命好不好



解樂老師講到命的定義是結果,所以人常常會由結果去定論一件事情是好或不好,再加上每個人對好的定義又不一樣,經過比較後就會去看自己的命是好還是不好。

所以在聽老師說的同時就在想為什麼老師說一切是思維導致的,因為我如果沒有中心思想,我就會去看別人的生活狀態,然後再去比較自己沒有的,沒有就會覺得自己命不好,其實好壞取決於怎麼看,而不是真的好壞。但今天如果我有中心思想,也就是我有我想要活成的樣子和我想要完成的事情,甚至我認為好的定義是什麼,一旦我有,我就不會輕易被人影響,自然也不會去做比較,動不動就覺得自己這樣是命不好的。

再來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老師提到這輩子來的生命意義是什麼,其實就是改操作程式。靈這輩子來,是為了剔除累世不好用的思維和操作程式,同時加裝(學習)好用的思維和操作程式而來,所以就算拿掉靈性,精神是一樣的。當人可以透過人際關係的交流看見自己哪裡使自己活的不舒適,就可以把那個使自己不舒服的思維和操作拿掉,換一組新的程式進來,然後操作與練習,久了成為自己的程式(智慧),煩惱減少就越活越快樂。

聽完我就覺得自己的命很好,因為一直以來我以為出籤詩幫神明辦事是多麼崇高偉大的工作,但我又沒有能力幫別人處理時就會心虛到不行,做到後面壓力大而且變得沒有樂趣。但事實上出詩結緣根本不是要我去呈現多偉大多厲害,而是給我機會去與世界上更多的人交流,透過交流我看到自己的狀態,進而改變自己,成為更好的我。這是多麼幸運的事!

所以聽完後我的大腦又更打開了,也明白到現在的自己就是透過通靈結緣,跟著靈去學習,看見與認識人性的各個面向,也透過交流了解自己,了解自己觀看人性的能力,還有哪裡不足不懂,還有在分享老師的智慧時去看到自己哪裡還不夠通透,如此的簡單沒有壓力。

這一輩子和未來的累世,身心就是來協助靈更換操作程式。

智耕心田- 許傳鑫- 演講心得- 如何培養能力解決事情

 智耕心田- 許傳鑫- 演講心得- 如何培養能力解決事情



為什麼會想要解決事情?因為覺得不舒適,所以才會想解決,演講裡老師提到,因為我們都設定要「跳對」,設定要跳對的時候,我們就跨不出這一步,我們只要具備「跳」的能力就可以了,跳到這顆石頭我們還有能力跳到下一顆石頭,不管跳到哪一顆石頭我們還有能力可以選擇跳到下一顆的能力!


就算具備了這能力,我們也要帶著學習的心才可以,就像我開店賣豆花,老師提點我豆花可以怎麼修正?糖水怎麼調整?配料怎麼選擇?我有為我的事業做更精進的改變嗎?如果我覺得我自己搞可以做出更厲害的成績,客人應該大排長龍才對,為什麼沒有呢?


沒有能力解決問題還在原地硬撞,因為自己沒有能力解決更快的方式就是接受自己的無能,然後找會解決的人問,問到了就去修正調整自己的問題才能更快的獲得答案,而不是自己在亂搞,搞到自己精疲力盡而達不到效果!



謝謝神明

謝謝老師

2025年6月2日 星期一

共修心得- 許妤柔- 抱樹樁

 共修心得- 許妤柔- 抱樹樁



第一次體驗抱樹樁每一次10分鐘,感覺好久手好酸好酸腳微微的酸站的不是很穩,聽到師兄說不舒服就調整姿勢,但內心懷疑(可以嗎?)

這就印證在現實生活中,常常因既定好的規則,導致不舒服還是硬撐怎麼沒想到也可以適當的調整呢!

發現自己挺好笑的,調個方式就好了,以前到底為何堅持、不知變通沒有智慧,經過3回後,靜坐~那一坐下來的感覺太舒坦了,可以馬上進入靜心的喜悅,在結束的部份師兄要我們寫下,感恩近一週想感恩的人和給自己的一句話,在大家分享時隨機給各位剛剛師兄姐所寫的感恩詞,發現應對在自己和朋友身上真的挺貼切的,神明真的太厲害了!

感恩今天的自己

感恩神明和各位師兄姐❤️

共修心得 - 孫册 - 抱樹樁

 共修心得 - 孫册 - 抱樹樁



今天玉天宮共修前,我先打坐讓自己靜心收共修主題,然後就跳出今天共修要抱樹樁,我最享受抱樹樁後打坐的寧靜,但是一直沒有找到抱樹樁的平衡點,所以我本身就不太喜歡抱樹樁!


我看到我的思維,不喜歡本質不是不會,是因為沒有找到成就感與樂趣,那為什麼我不讓自己創造找到抱樹樁的樂趣,而是讓自己設定了不喜歡,這樣就是我挑食了!


不喜歡的食物表示我一定是平時少攝取,並且欠缺這個食物的營養,所以反而更要攝取、才是對我有幫助的啊!如果我要對我好,就是修正思維,把平常不喜歡的事,開始練習操作,讓自己從不喜歡操作到有成就感就喜歡,那所有的狀態就一定會大不相同!


透過在抱樹樁的過程,我也在察覺自己的每個部位與每個感受,當有不舒適就是調整姿勢而不是用忍耐的,要調整讓自己越舒適,這樣的思維也是套用在生活一切,才能讓當下真正舒適也才能持續操作,以前做很多事就是不舒適用忍的,導致後來不想做,就是因為沒有將每個當下操作持續修正成舒適,我發現我會虎頭蛇尾就是如此,若修正每一個當下都很舒適,就會操作虎頭虎尾,而且是很愉悅的!

智耕心田- 陳寧君- 演講心得- 如何培養能力解決事情

 智耕心田- 陳寧君- 演講心得- 如何培養能力解決事情 



在一剛開始接觸我宗時,我曾聽過這篇演講,這次再聽一遍,整篇演講我的印象居然只有跳石頭,還記得我當時跟月雲師姐說,我要敢跳下一顆石頭,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後來,透過跟著老師、神明學習,透過事件帶來的撞擊,我看見自己其實終究都是被動的在往前,被動的處理心靈衝突、被動的出詩、被動的去學習與凱男相處,只要有一點點舒適,我就會沾沾自喜的停下腳步,直到下一次的事件再撞擊我。其實我就是一次次的被即將淹沒這顆石頭的水逼得只能跳到下一顆石頭上而已,被動的往前終究不會舒適。


回想起自己從什麼時候不敢主動的開始跳往下一顆石頭?在國小、國中的時候,我曾經敢過,只是那樣的敢讓我得到同儕的反撲、讓我覺得不舒適,在那個時候,我生出了恐懼,我恐懼自己再度被排擠、恐懼連學校老師都不幫助我,在這樣的恐懼下,我小心翼翼、被動的跳了好長一段時間,直到我想盡辦法得到了這份穩定的工作,讓自己可以自認為很安全的站在石頭上。


可是站在這顆安全的石頭上,我反而羨慕起那些敢一直跳往下一顆石頭的人,我心裡其實很清楚的知道我餓不死,可是我不舒適,我以為自己只是因為恐懼、因為怕受傷、因為怕被笑這些種種因素而不敢了,但我錯了,是因為我根本不知道我為了什麼而跳往下一顆石頭。


我就是想要成為一個有巨大存在感的存在,要能夠在地球設立座標,能夠不在死後只有一些人記住我。在還小的時候,我有這樣的欲,但我沒有用合道的方式操作,我以為大聲就是老大、我以為用攻擊別人來刷存在感就是對的、我以為成績好就是最聰明的,而在不合道的操作得到反撲之後,也理所當然的封起自己跳的能力。


當我清楚也承認我有這麼大的欲,我不可能沒有動能一直前進,事實也說明了,我會不前進的原因就是我仍幻想可以一步就跳對而已,那我終究會在這顆石頭上瞻前顧後、猶豫不前,哪有什麼對或錯,跳了就對了、做了就對了。就好像演講中有位師姐因為沒有移動椅子,而只看見前面人的後腦、看不見老師,老師問師姐「移椅子有什麼罪過嗎?有什麼重大傷害嗎?有面子問題嗎?」當我在第三者的角度,我都可以很清晰的說出沒有;可是當我是當事人,去感受那樣做的心態,無論是懶或是不好意思,也都只是告訴我,不舒適一樣可以過,只存乎我要或我不要而已。


但我不要了,管他對或錯,沒做過都不知道對或錯,跳了再說!不枉靈帶著我找到我宗,有老師的智慧、神明的力量這樣一個團隊協助我去玩這場遊戲,怕屁!

智耕心田- 沈晏如- 演講心得- 如何培養能力解決事情

 智耕心田- 沈晏如- 演講心得- 如何培養能力解決事情



透過篇演講,對於自己在解決事情的核心能力有更深層反思。以前的自己總會想學些什麼,例如想要有彈吉他的技能、有畫畫的技能、有做甜點的技能等等,老師在演講中先點破大家對能力的迷思,「只要需要生命中會處理事情的能力就夠了」,聽到這句話時我就靜下來回想,過去我所學到的這些技能用在現在的生活與生命裡,幫助了我什麼?這個技術與技能幫助到我賺錢了嗎?


老師在演講中提到「技術可以經過重複練習而來,但是創作跟創造才是能力」,現在的我不只是會做烘焙,更是有通靈力,透過吐司麵包作為媒介,透過靈的能力寫籤詩辦事,才是真正在創造不同的價值。


我現在需要什麼能力?要賺錢的能力!要有賺錢的能力就需要培養處理事情的智慧。


而在這篇演講中我也理解到,每一次能力的培養、能夠圓滿處理事情,並不是在處理「事」,而是在處理「情」,更多的是處理人與人心與心之間的互動關係。


「事是生活的豐盈,情是生命的智慧。事是可以被量化的東西,可是心念沒有辦法量化。」


如果我訂單很多做不出來,我可以揪人來做,但如果因為訂單很多時間很滿、節奏很快,一起了急躁之心,我就容易做錯事,反而更無法做好這批訂單。甚至因為有很多的費用要繳,我看著繳費期限與時間快到了,可是心很急躁很焦躁,只會讓每一天的生活狀態更內耗,帶著這股頻率,客人也會被我嚇跑。


「事情來了其實是在解決心情,事是可以被量化、透過一次一次重複處理、積累來學習解決。」


「很多人在解決事情的時候,他所考量的是把所有人、所有事都包進來,甚至是社會觀感也包進來,希望能面面俱到,是一個最大的迷思,不可能的一件事。」


「這個世界是我們自己建構的虛像,要解決的事情只有我自己的心態而已。」


「人性非本善也非本惡,人性本生存

人不敢解決的原因是因為會考慮到後面的生存狀態的問題。」


「所以解決問題最終還是在處理未知變已知。因為成長是自己的,所以把自己的未知讓它變成已知,把生存狀態一直拉出來解決。」


演講中的這些話也重重敲擊進我的心中。有一天早上老師在電話中處理我的內耗,我認為自己有貸款還不完繳不出來,那我就會被自己建構的虛像還有心念給卡住,也就是老師在電話中跟我提點的,我的執著,以及事情總是會過,只是我的心要不要讓它過。回到最後其實是要解決自己的心,根本沒有事。


「問題一直放著,總有一天都還是會過得去,只是要提早享受舒適,還是晚點再享受舒適?」


我是要捨,還是要得「內心的安定?」,我是要看著戶頭的錢變少捨不得拿去用?還是運用我目前所擁有的能力,想辦法讓周圍的人事物為我所用來變現?我做的每一件事都要培養我的辦事能力,唯有透過辦事才能持續增加認知,賺到超出認知以外的錢。而不是用自己的角度與心態在看這些錢怎麼來。


成長是自己的,唯有透過不斷地解決事情,學會處理自己的內心才會持續進階到更好的生活與生命中。

智耕心田- 李明澈- 演講心得- 如何培養能力解決事情

 智耕心田- 李明澈- 演講心得- 如何培養能力解決事情



聽完「如何培養能力解決事情」,有幾段心得:


1. 老師演講中提到:「事情事情,處理事需要耐心、需要理解力,是生活的聰明;處理情需要智慧,是生命的智慧」,想到過去自己經歷過的事情,發現卡住自己往往不是不會處理「事」,道理通常知道,但卻做不到或卡住執行不了的問題在心情、在感受、在認知的好壞!但同時也體悟到,心情是主觀的、是可以改變的,看出去不美麗是因為我佔的位置,和我的立場和高度視野有關,就像以前小時候對有些事情不能接受,長大回頭看反而覺得沒什麼,因為立場觀點不一樣了。老師的演講讓我懂當碰到不如意時,不需執著當下的情緒,因為那是自己立場看出去的樣子不是全貌,先停、看、聽,回頭看清我所在的位置,我要做什麼、對方要什麼,我做了什麼,就會知道來龍去脈,解決能力就應映而生。


2. 讓我也想到出詩結緣過的信者,他們碰到的問題多半也是情關,很多時候我看到自己沒有能力協助對方釐清,是因為我也沒有把自己釐清,所以關鍵是我怎麼在生活中解決好自己的問題,就有能力看懂對方的問題。還有發現自己會設定出詩結緣就要全知全能,當不如預期就會不自覺逞強,其實不需要,我不會引薦老師處理我也會弄懂!


3. 演講中有提到:「動態平衡」,老師用腳踏車來比喻非常精闢,腳踏車動起來才平衡,停下來會倒下來,就像剛剛說小時候在乎的事情,反而持續前進,長大經歷了一些事自己改變了,對以前有些事就自然想通了,反觀之前只要情緒一來,就停留在原地,反而是把自己困死 生命沒有不能解決的事情吧,終將都會被解決!


4. 「有目標,就一定會培養出能力」,印象深刻老師講這句話,回想過去我很想做一件事情,一開始也不會做,可是因為很想要,不管去學、去請教、去上課,後來能力也培養出來了!那個過程真的是因為很想要,所以我會一直去學習,相反地一件事我做不好,答案是我沒有很想要、沒有目標。老師演講讓我思考,現在在做的每件事情是不是都全力扶持我的目標,有沒有具足能力不是重點,不用很厲害才開始,是開始了終將會越來越好!


謝謝老師、神明、我的靈!

智耕心田- 盧曉玲- 演講心得- 如何培養能力解決事情

 智耕心田- 盧曉玲- 演講心得- 如何培養能力解決事情



"具備跳的能力,不需要選擇跳對",在演講中老師點到了我一直以來都有的這個迷思,在解決事情的時候都希望可以找到一個最對的方式,希望一步就可以到位,一次就做到好,所以每次都在頭腦裡去想怎樣才是最好的計劃或方案,但老師點出來不要去執著什麼是最對的,因為對也不會是永遠的對,其實只要具備跳的能力實際去執行就對了,即使結果不如預期,頂多再跳回來就好了,做了至少也不會懊悔沒有去做。過去的自己都幻想達到某個狀態之後就好了、就可以不要變了,然後一輩子開心快樂,但是後來發現這是自己很中毒的腦程式,更何況宇宙永恆不變的真理就是變,不是要我們停留在一個狀態,而是不斷地順著時勢做出變化,讓自己活的舒適自在。


但為什麼不敢跳?因為自己沒有目標,

一直以為目標就是目的地,我不知道目的地是哪裡,看不到那個路徑,所以不敢跳,但老師在演講中提到,目標不是目的地而是一個動能,讓自己往你要的方向去的動能,有人是賺錢、有人是好奇想了解弄懂、有人是想要舒適,對我來說我的動能是想要舒適,所以在婚姻中不想再騙自己過的去就好,就讓自己跳出來,但離脫了卻沒有貫徹,沒有貫徹那個想要舒適,而不是只想過得去的念頭,是要確實去執行在生活、工作、人際關係上,讓不舒適變舒適,讓未知變已知,讓這個動態平衡操作的像呼吸一樣自然,但現在知道了,就不要自己障礙自己,因為愈不動就愈不舒適,想越多沒有行動又更不舒適,一切都回歸到自己想要的舒適,在瞬息萬變的世界中去創造,找到對生命的好奇,自然就會去尋找生命的答案。就像之前追過的一些劇,很多勝出的人,都不是一路順遂,而是他們肯邁出腳步去做各種嘗試,從各種嘗試、經驗、歷練中去找到自己的生命之路。


智耕心田- 黃證翰- 演講心得- 如何培養解決事情的能力

 智耕心田- 黃證翰- 演講心得- 如何培養解決事情的能力



這次聽完老師的演講,我有一個很重要的收穫:要培養自己『跳出原本狀態』的能力,而不是急著『跳到對的狀態』


就從這一句話,我領悟了非常多。我發現自己改變速度慢,是因為想「一下子就跳到對的位置」,因此內心會設定很多標準和期望。但現在我懂了,這些設定反而成為阻礙,因為人生本來就無法完全規劃,設定只是浪費時間與能量。


今年君師補習班的局面打開,這是第一次公開招生。回想起來,剛開始真的不敢行動,當時是月雲師姊鼓勵我開始做招生說明、發文等。剛開始做的時候真的很彆扭、想太多。但到現在辦了兩場說明會之後,我慢慢掌握到方向:適合君師風格的說明會,若人數少可以做 1 對 1 深度說明,若新生人數超過五人,就可以辦集體說明,並且我也逐漸明白要如何有系統地傳達重點資訊給家長。


聽了老師的演講,我更加明白:如何培養解決事情的能力?就是要持續不斷地執行,持續加入新的元素,勇敢跳脫原本的狀態。在這樣的過程中,慢慢找到一個自己能長久保持舒適、穩定發展的節奏。


我也看清楚,自己進展慢,是因為內心有太多設定與比較,反而限制了自己。這背後其實是一種對自己生命不願負責的態度,總是看著別人成功的美好畫面,卻沒有細細去理解與拆解背後成功的歷程。


現在我知道,改變並不是要一蹴可幾地跳到對的位置,而是要持續改變原有狀態,持續行動,持續調整,這樣才是真正讓自己成長、培養解決事情能力的方式。謝謝神明、老師,還有老師的演講智慧,不同的時間聽都有不同的收穫和領悟。

2025年6月1日 星期日

智耕心田- 謝誼霖- 演講心得- 如何培養能力解決事情

 智耕心田- 謝誼霖- 演講心得- 如何培養能力解決事情



這場演講的提問者問這個問題是想和平無怨的解決與先生的婚姻問題,我以前也曾經想這樣,所以反而讓自己困在其中,因為幻想對方會改變,把希望放在別人的身上反而更加痛苦。

老師的這場演講就如同讓我再次的整理神明、老師當初如何協助我,帶我走出來,建構跳的能力的過程。

第一步是建構藍圖有目標,為了要脱離痛苦,想要自由,因此開始佈局,想辦法排除達到目標的阻礙,行動力就開始了,我的行動從被動到主動,因為有目標有了動力,能力也在這個時候逐步建構,每弄懂一件事情就能往前更進一步,這是一個學習及實踐的過程,學會取捨與捨得,老師教會我除了我自己其他都不是我的,智慧能力帶的走的才是我的,因為弄懂了就不會貪心,懂得捨棄不屬於我的,看似捨去許多的物質財產但最終獲得更多,不論是無形的心靈或有形的物質,這是在一開始選擇跳離的時候沒有看到的,這就是老師一再教我們的相信自己有能力,開始行動就有機會看到。能力是靠實踐而來,我只要專注把生命中碰到的事情學會處理就好,因為能力無窮盡,我只要把現在自己應該學習的學會就好,想的越多就越難學也越沒有動力,這也是一種中毒腦程式!

現在在輔導有感情問題的信者時就可以很清楚的感受到狀態也能看待,因為每個人都有他的學習的過程,我只能陪伴他們走過這一段路!因為自己也是這樣走過來的。


每一件事情來都是在讓我看到自己的思維,覺得沒關係還是想要舒服?這都是選擇,老師幫我裝了選擇舒服的程式,不舒服就跳而非選對,因為每個選擇都是當下的對但後來變不對了,其實沒有對不對,不舒適就是要學怎麼舒適,這就是能力不足要建構的機會。


人生只有一件事情就是,貫徹執行的能力,建構讓自己活的舒適自在的能力!事情本就是不會ㄧ次就好

,要帶著樂觀的心情去執行,就會一直去做,生命是動態的平衡,我不要再幻想如果這樣就好而是要不管怎麼變都要好!動能自然產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才會越來越好!

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消除我的地獄腦程式,當我不再有控制慾、佔有慾、對未知的害怕與不安全感,自然就可以活的舒適自在又愉悅!樂境自生!

智耕心田- 莊凱男- 演講心得- 如何培養能力解決事情

 智耕心田- 莊凱男- 演講心得- 如何培養能力解決事情



自己常常會陷入一個誤區,

就是認為自己要完全準備好了才能開始動作,

就好像要具備一切能力,無所不能才可以上場比賽。

但是舉凡從學校到出社會工作,

根本沒有所謂完全準備好這件事情,

都是到了某個環境之後才開始學習。

而且都是被迫著要學習,

並不是真正發自內心的想要學習,

所以做什麼事情都沒有辦法樂在其中。


經由老師這篇演講,

其實我們只要具備解決眼前問題的能力就好了,

並不需要具備可以解決萬事萬物的能力。

例如我只要具備協助眼前當事人解決法律問題的能力就好了,

但兩岸和平溝通協商的能力對我而言是沒有必要的。


因為寧君這幾年擔任公訴檢察官,

常常聽到她講到「科刑辯論」這個名詞,

最近在受訓期間自己也要實際操作。

我覺得科刑辯論這件事情真的跟辦事有很多類似之處,

例如會問到被告的生活狀況、智識程度或是與被害人之間的關係,

因為這些事情都會影響到法官對於刑度的判斷。

而在調查被告的實際生活情形、學經歷甚至犯罪動機,

或是與被害人之間的互動,

等於讓我走進這名被告的人生當中,

我雖然沒有實際上真的犯罪,

但是我透過被告的經歷去體會到他的所作所為,

他到底基於什麼樣的理由,

導致他在某時某刻做了某個決定,

進而對某個人做了不法的行為。


讓我想到老師在某一篇演講提到他曾經殺過人,

但並不是在現實生活,

而是在夢中做了殺人這件事情。

老師說因為不可能在現實中殺人,

所以神明讓他在夢中體驗殺人,

體驗在殺人之後的慌張情緒等等。

而在處理被告的法律問題時,

何嘗不是一種讓我去體會犯罪的感覺,

讓我知道犯罪之後到底會有什麼樣的反應,

雖然我還沒有試過,

但或許有可能讓我可以更進一步去突破被告的心防。


另外在這篇演講老師也提到重點為是否具備跳的能力,

而不是跳「對」的能力。

因為有了跳的能力,

自然可以一直選擇,一直往對的方向去跳。

一直執著於「跳對」這件事情,

反而會讓自己裹足不前,

因為害怕自己做了這個決定,

沒有辦法達到最好的結果,

於是就不敢跳出去。

希望一次就好,一步登天,

完成一件事情之後就可以高枕無憂,

結果就是永遠只能在同一塊石頭上等待著所謂的最好機會。

但是只要具備了跳的能力,

就可以什麼都去經歷,

然後在經歷當中去尋找什麼是自己最想要的,

或許在尋找的過程中,

會發現靈最想要的從來不是某種狀態,

而是不斷不斷的經歷,

不斷不斷去找尋讓自己的身心靈都舒適的方法。

智耕心田- 李晉- 演講心得- 如何培養能力解決事情

  智耕心田- 李晉- 演講心得- 如何培養能力解決事情



    我自己常想著需要具備了什麼能力才能執行某件事,但是上次做小卡的過程,老師就點出了在做的過程就會去具足。

    我才明白我很多的念頭就是卡在我想要面面俱到、只看結果、只看短期要達到,就變得沒有去執行,只在頭腦裡想、心裡想;但是沒有去執行的情況,核心就是不想做、不想解決問題,那怎麼會培養出能力?

    另一部分,一位雕刻家在雕刻時,腦中就已經有最終畫面,是邊朝著畫面邊調整雕刻的動作、角度、需求,甚至是自己缺少什麼素材、能力,就去補足,只是為了雕刻出他心中所想的作品、為了解決問題,在這貫徹執行的過程中,就是在能力培養能力了!

     如果我想要的畫面是能夠有一個地方能跟許多人互動,那為了做到這個方向,我就要在每一個與人交手、出詩、共事…等等的過程,讓對方信任、喜歡;要如何讓對方信任和喜歡?也是要在執行的過程中修正、覆盤、練習而來。只要我越限制、阻礙自己不做,就更不可能有這些能力,因為能力就是執行的過程裡自然而然具足的!而這樣的過程就是「培養」。

    所以,只要有目標的方向和貫徹執行的信念,為了解決問題而去行動,我就是在培養了!現在神明、靈讓我到名為「學校」的培養皿裡,提供了這麼多的養份來給我,我就是去把該做的事做好,持續保持動能,朝最終(心靈老師)畫面去!謝謝神明、老師、我的靈!

智耕心田- 謝侑倫- 演講心得- 如何培養能力解決事情

 智耕心田- 謝侑倫- 演講心得- 如何培養能力解決事情



「事情」

事情事情,我們要處理的是事還是情?每件事都有他處理的方法和結束,但情是持續動態且對應到人,所以在面對一件事情時,往往處理好是情,處理不好也是情。


有一句話「有關係就沒關係,沒關係就會有關係」,都是情在影響在之間的關係。只要關係好,無論發生大小事,最後都會「沒關係」;但如果關係不好,無論發生大小事,最後都會「大有關係」


我這一生要來學習的是「理情」,過去我對「事」看得比「情」還重,所以往往就少了溫度和溫暖,對人的態度和說話的方式都是比較直白且傷人的,慢慢地學習調整修正自己,發現關心和同理他人,可以把情處理好,事也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就舒服了。


「把未知變已知」

所有的未知要變成已知的,是自己的部分,而不是他人的部分,所以把自己未知的部分弄懂學會之後,我就能玩出屬於自己的遊戲,而不用照著別人的意思走,進而也可以幫助到他人。


當我學會語言治療是什麼,我就可以用語言治療去協助他人,也可以讓我賺取生活的經濟來源,在我生命中有太多未知的事物,我就把未知的事情學起來,那就有機會變成有形和無形的能量,正如我現在問事解惑,其實也是不斷地在學習未知的事情,透過神明和老師的指導,以及收集信者的大數據,讓我不斷開發未知的能力,這是多麼珍貴的智慧。


「過河跳石頭」

人生就像在過河,前行的路上,我們要跳到一塊又一塊的石頭上,才能上到彼岸,而每塊石頭就是人生不同的階段,不管這塊石頭的狀態是如何?只要確定的是,這塊石頭是讓我可以往彼岸跳的石頭。


如同在感情上,一對情侶從戀愛、交往、結婚、生子到離婚,看似離婚收場,但是弄懂為什麼?知道自己要的人生是什麼?他們的人生也是一個新的開始,也是持續再往前走,即便是一個人或再重新找到新的伴侶,過去的經歷都是讓他成長和蛻變的養份,未來也可以從過去的經驗中,改變調整成更好的自己,去開啟下一段人生。


謝謝老師和神明,在這一篇演講中,讓我體悟到培養能力和處理事情的心法,在生活中保持著此心法,就能貫通生活中的人事物,明白合道的真諦。

智耕心田- 孫册- 演講心得- 如何培養能力解決問題

 智耕心田- 孫册- 演講心得- 如何培養能力解決問題



在這個演講裡,老師問了大家,要這麼多能力幹嘛?我就反思我自己,我總覺得擁有很多能力就能夠在需要的時候展現,讓大家看到,這個思維本質是想展而不是學!也是因為這個本質讓我學不好也不專精的點!


在之前老師演講也有提到我們所有的能力要變現才會是最重要的,若不能變現的能力都只是自嗨,而不是到處學習增加能力,只是把自己搞得很忙,卻不知道自己在幹嘛,那就是’‘母豬母狗!’‘


在這演講裡我發現,當我想要培養解決問題能力時,我的本質是想學習方法,而老師要我們釐清看到事件的本質,要的是自己擁有跳脫框架的思維能力!


我發現每一次遇到事情時,我一直在想怎麼處理事情,可是事不是不會處理重點都是情,透過跳脫拉高思維,才能找到核心真正面對情而處理事,而不是被情綁住而處理事,一個是越處理越跳脫另一個是越處理越把自己處理進去!


所以我弄懂,不是要一直增加自己的能力到怎樣,而是面對事情的態度與思維,當保持覺知,事件來讓我不舒適時,我就要跳脫舊有的思維,用更高維度與視角來處理事情,當面對任何事都是如此時,這樣解決問題的過程不斷累積,而能力自然內化而具足!

智耕心田- 楊斯涵- 演講心得- 如何培養能力解決問題

 智耕心田- 楊斯涵- 演講心得- 如何培養能力解決問題



這次老師開給我們的功課是「如何培養能力解決問題」這篇演講。一開始看到這個題目時其實就很期待老師會用怎樣的思維來協助我們,因為我們每天都會碰到問題,無論是自己本身或是辦事時碰到信者的問題,而結果就只有兩種,會解決及不會解決。

在演講的一開始,老師就清楚地告訴我們,能力是無窮盡的,要這麼多能力要幹嘛?我們只需要解決遇到的事情的能力就夠了,而不是一直追求我們所謂的能力。這句話深深點醒我,因為我們常常追求表象的能力,而忽略本質。

演講中提到如何解決事情,那就是具備「跳」的能力,而不是「跳對」的能力,但我們常常執著在跳對,因此就會在這顆石頭上無法前進,反而事情就沒辦法結案。

我理解到「跳」其實就是「執行」,當我開始執行才有調整的機會。但當我想要跳對時其實核心就是幻想自己有能力,不願面對自己的無能才會有想一步就到位的錯誤思維。

老師常告訴我們方法千變萬化種,但心法只有一種,就是帶著願意學習的心。願意嘗試、修正、跳下一步的人,才是真的會走得遠,也才會真正成長。

因此我也明白其實根本不需要去想如何培養能力,因為廚房沒有的東西就是端不出來!而是真實承認自己的無能,完全放空的與靈探討學習,請教神明及老師後調整、內化成自己的,如此簡單輕鬆!這才是我需要具備的能力、不斷前進、一直跳的能力!

智耕心田- 鍾宛儒- 演講心得- 如何培養能力解決事情

 智耕心田- 鍾宛儒- 演講心得- 如何培養能力解決事情



解決事情的能力是需要培養的,需要跟有智慧的人學習方法與心法,老師就是可以不斷讓我進貨的教練,而要解決事情的核心是先解決情,所有決定前先決定自己的心,因為人沒有完美的,處理事情的概念還是先處理自己的心。


老師在演講中提到:想要長期培養自己有解決事情的能力,若自己心急,就會產生壓力。這跟我最近的感受很像,我很想快點學好,但我的身體就會很緊繃,產生疲累感,復盤後才知道自己給自己無形的壓力,因為我莫名心急,想呈現美好,懂了後再修正,這也是我在練習學會放鬆的過程,藉由不斷復盤不斷修正來了解自己,才能真正的學習到。


而想培養自己能力是要有目標的,所有定案的成功者都是做出來,不是想出來。核心能力養成是對自己有精確目標方向,對自己生活負責,而能力就會在過程中產生,只因為自己想成功。


而我的目標是好活,如何使自身好活心好過?老師說:生命是動態的平衡,就是不斷做中學,不斷修正自己的生活,直到我的目標達成,就是我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學習是我最好的進貨,才會使自己有進步的頻率,因為快樂不需要程式,而是把痛苦解決。

生活有感- 張瑞龍- 有目標死命去達成

 生活有感- 張瑞龍- 有目標死命去達成



抖音推播了一個中國老闆張雪,凱越機車創始人的紀錄片給我

內容講述14歲家徒四壁到創辦市值過億人民幣的機車品牌,一步步走來所有的操作獲得到的結果都是他應得的。


幼年找到想成為專業賽車手的目標去追尋,為了達成這個目標無所不用其極的方式去為自己爭取每一次的機會,我從他身上知道什麼叫做在夢想面前,「尊嚴」跟「面子」都不值一提,因為這兩個根本沒辦法讓他獲得他想要的。


14歲當學徒,19歲厚著臉皮一直打電話給電視台求一個表演的機會,結果太緊張表演一直失誤,記者找理由離去,他騎機車在後面跟了上百公里,博得第二次表演的機會,但下大雨路況非常不好各種泥濘,表演的雖然不盡理想,全身都是車輪卷上來的泥巴,但在場的人都被他的執著共情了,後來真的播出片段,真的有車隊找上他,從此命運的齒輪在他身上開始轉動,19歲進車隊、21歲當上車手當上了工程師,30歲離隊創辦了自己的企業自己的車隊,5年後車隊品牌拿到世界冠軍。


他讓我知道什麼叫做慚愧,他真的很好的示現給我看老師所說的「他有拒絕你的權利,但你也有無數次進攻的權利」。只在於自己有沒有「真的」夠想要這事情,還是只是「假裝」自己很想要,來演給別人看。

我終於清楚的知道我為什麼「高不成,低不就」的狀態,我對任何事都沒有真的夠想要,卻又不探索自己真正想要什麼,但又不願給別人看到真實的我,所以假裝一副我有在「認真」做事的樣子,成效不好,又自我內耗走不出。


所以我釐清了我現在不是設定一個遠大的目標,而是我了解做什麼能讓我獲得能量跟力量就去執行,就這麼簡單。

原來我前面的「假裝」其實包裝的是想不勞而獲。


謝謝神明,老師的智慧讓我更加看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