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耕心田- 沈晏如- 演講心得- 如何培養能力解決事情
透過篇演講,對於自己在解決事情的核心能力有更深層反思。以前的自己總會想學些什麼,例如想要有彈吉他的技能、有畫畫的技能、有做甜點的技能等等,老師在演講中先點破大家對能力的迷思,「只要需要生命中會處理事情的能力就夠了」,聽到這句話時我就靜下來回想,過去我所學到的這些技能用在現在的生活與生命裡,幫助了我什麼?這個技術與技能幫助到我賺錢了嗎?
老師在演講中提到「技術可以經過重複練習而來,但是創作跟創造才是能力」,現在的我不只是會做烘焙,更是有通靈力,透過吐司麵包作為媒介,透過靈的能力寫籤詩辦事,才是真正在創造不同的價值。
我現在需要什麼能力?要賺錢的能力!要有賺錢的能力就需要培養處理事情的智慧。
而在這篇演講中我也理解到,每一次能力的培養、能夠圓滿處理事情,並不是在處理「事」,而是在處理「情」,更多的是處理人與人心與心之間的互動關係。
「事是生活的豐盈,情是生命的智慧。事是可以被量化的東西,可是心念沒有辦法量化。」
如果我訂單很多做不出來,我可以揪人來做,但如果因為訂單很多時間很滿、節奏很快,一起了急躁之心,我就容易做錯事,反而更無法做好這批訂單。甚至因為有很多的費用要繳,我看著繳費期限與時間快到了,可是心很急躁很焦躁,只會讓每一天的生活狀態更內耗,帶著這股頻率,客人也會被我嚇跑。
「事情來了其實是在解決心情,事是可以被量化、透過一次一次重複處理、積累來學習解決。」
「很多人在解決事情的時候,他所考量的是把所有人、所有事都包進來,甚至是社會觀感也包進來,希望能面面俱到,是一個最大的迷思,不可能的一件事。」
「這個世界是我們自己建構的虛像,要解決的事情只有我自己的心態而已。」
「人性非本善也非本惡,人性本生存
人不敢解決的原因是因為會考慮到後面的生存狀態的問題。」
「所以解決問題最終還是在處理未知變已知。因為成長是自己的,所以把自己的未知讓它變成已知,把生存狀態一直拉出來解決。」
演講中的這些話也重重敲擊進我的心中。有一天早上老師在電話中處理我的內耗,我認為自己有貸款還不完繳不出來,那我就會被自己建構的虛像還有心念給卡住,也就是老師在電話中跟我提點的,我的執著,以及事情總是會過,只是我的心要不要讓它過。回到最後其實是要解決自己的心,根本沒有事。
「問題一直放著,總有一天都還是會過得去,只是要提早享受舒適,還是晚點再享受舒適?」
我是要捨,還是要得「內心的安定?」,我是要看著戶頭的錢變少捨不得拿去用?還是運用我目前所擁有的能力,想辦法讓周圍的人事物為我所用來變現?我做的每一件事都要培養我的辦事能力,唯有透過辦事才能持續增加認知,賺到超出認知以外的錢。而不是用自己的角度與心態在看這些錢怎麼來。
成長是自己的,唯有透過不斷地解決事情,學會處理自己的內心才會持續進階到更好的生活與生命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