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修心得- 陳威霖- 破除恐懼
靈本溫暖的心意
盡情宣洩後成長
我有我要我清楚
靈本無聊來選我
因能創造樂無窮
學習本質非揮霍
動動靜靜皆有悟
而我不想而抗拒
去挖過程為何要
就懂關心我自己
繼能觀照我周遭
樂聚我要得我想
《眾神題》
今天靈動開始就直接轉靈臺,過程中不斷地衝向大門,連續撞擊深怕把門敲壞,我張開眼調整位置到空曠的地方,但還是不斷地反覆去撞擊同一個方向。
接著我不再想調整,讓自己更靜下心,會反覆撞擊這個方向,一定有他的原因,我就去感受這個撞擊,還有撞擊帶給我的反省就好。
其實這就像我的狀態,我發生了撞擊和不舒服,但我沒有去調整和領悟,而是得過且過,看起來暫時結束了一個階段,但我沒有萃取和接受,而是忍受和忽視,因此相同的課題反覆發生,進入一個循環。
當我開始靜下心之後,靈動的強度越來越高,開始不斷地宣洩自己這陣子的壓抑、忽視靈性的聲音,看起來我有在做,但我沒有在領悟、沒有在反省,因此還是反覆的去處理一樣的問題,也因為沒有領悟,當結緣的人提出很類似的問題,我一樣不知道怎麼引導,因為我自己也沒有內建這樣的思維,沒有的東西,自然沒辦法與別人分享。
「安逸」
我跟老師說,我覺得我安逸了,老師教我要把自己的狀態寫下來,一個個去看,我有買到想要的車嗎?有買到想要的房子嗎?手上有錢嗎?我過的是我想要的生活嗎?我有輕鬆愉快嗎?都沒有的話,那哪裡有安逸?
看到自己為了懶賴而幻想出來的「安逸感」,目的也只是為了讓自己停下來,可是停下來我很無聊、很不舒服啊,那就不要停下來,而是不斷地繼續去做;這個過程神明要教我的,就是再重新看清楚自己的恐懼和想法。
「怕被罵、被否定」
一直以來我都是極度在意別人對我的看法和想法,甚至一路完成了這麼多的課程,我感受到了,可是我都是想演戲,我沒有真實的發出我的感受,而是演,演好學生的樣子,讓我自己感到特別、感到美好,但這過程是非常有毒的,因為這樣的美好是幻想的,透過與別人的比較、與幻想自己做比較,才能得到快樂,但這樣的快樂是很「有刺」的,會讓周遭的人不舒服、進而讓自己不舒服,喜歡對別人多多指教,看不到自己的不足,然後用同樣的腦袋不斷運算下去。
怕被罵、怕被否定就是我內心的恐懼,甚至為了不要「被否定」,我寧願整個人關起來、好像我寧可死去也不要被否定,這個已經是最深的底層腦袋,感覺拿不掉,但我知道「拿不掉是因為不想拿」。
我還不想拿?是因為我用這個方式給自己偷懶的機會,讓自己可以繼續休息,但這個休息真的很無聊、很疲憊,越休心越累,完全就是不舒服的操作。
「當沒有目的地,怎麼走都是不對的」
靜心時,我整理了收穫,看到為什麼我會覺得自己做什麼都不對?因為我忘記目的地了,忘記我的理想畫面了,這就像衛星導航,我設定的目的地不是我要去的地方,那不論我採取什麼路徑、我走哪條路,都不會是對的,因為都到不了我要去的地方;回到最根本的,是忘記為什麼在這個遊戲裡,為什麼活著。
「檢測腦思維」
老師教我們,其實這一生只是在玩認識自己的遊戲,去經歷很多的事件,來認識自己的腦思維、認識自己的價值觀,認識之後學看怎麼調整,調的越來越好用,就是這個遊戲,跟打怪一樣,我去打,看打得如何,回來再調整我要買的裝備、我要調整的天賦和技能,下一回就可以打得更爽、打得更好。
其實就是這樣而已,現在我就是吉普車衝到沙坑裡,我們要來檢測自己的車子性能如何,哪裡可以更好,目標成為一台更厲害的吉普車,因為這樣我就可以去開更屌、更顛簸的沙坑,成為一台價格高昂,人人嚮往的吉普車。
看到這個吉普車的畫面,不僅感覺自己真的是很幸福的,因為有靈、有神、有老師,我才知道哦原來我是在沙坑裡衝刺中,而我也可以感受到在沙坑裡翻騰的樂趣,不是痛苦,而是因為我能玩這個遊戲;就像打籃球一樣,在場上跑感覺氣喘吁吁,好像是很累,但當我能夠上場,我真的就是超級開心,因為我能打、因為我想打,我寧可在場上喘到不行,也不要只能坐在場邊看人家打球,就是這樣的感覺。
《解惑》
「當我還跟這個人相處,要看到我的要是什麼。」
「我來到這個世界,不是來要的,是來創造的。」
「層次越低的人,越會捍衛自己的價值觀;層次越高的人,只會想著如何進步、如何優化。」
「想要讓自己舒服,就不要把焦點放在自己不舒服,而是幫對方解決問題之後,讓自己變得舒服。」
「補運:要理解為什麼補運,把思路打開。」
「人不是找來的,是當自己發光,吸引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