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日 星期日

智耕心田- 莊凱男- 演講心得- 如何培養能力解決事情

 智耕心田- 莊凱男- 演講心得- 如何培養能力解決事情



自己常常會陷入一個誤區,

就是認為自己要完全準備好了才能開始動作,

就好像要具備一切能力,無所不能才可以上場比賽。

但是舉凡從學校到出社會工作,

根本沒有所謂完全準備好這件事情,

都是到了某個環境之後才開始學習。

而且都是被迫著要學習,

並不是真正發自內心的想要學習,

所以做什麼事情都沒有辦法樂在其中。


經由老師這篇演講,

其實我們只要具備解決眼前問題的能力就好了,

並不需要具備可以解決萬事萬物的能力。

例如我只要具備協助眼前當事人解決法律問題的能力就好了,

但兩岸和平溝通協商的能力對我而言是沒有必要的。


因為寧君這幾年擔任公訴檢察官,

常常聽到她講到「科刑辯論」這個名詞,

最近在受訓期間自己也要實際操作。

我覺得科刑辯論這件事情真的跟辦事有很多類似之處,

例如會問到被告的生活狀況、智識程度或是與被害人之間的關係,

因為這些事情都會影響到法官對於刑度的判斷。

而在調查被告的實際生活情形、學經歷甚至犯罪動機,

或是與被害人之間的互動,

等於讓我走進這名被告的人生當中,

我雖然沒有實際上真的犯罪,

但是我透過被告的經歷去體會到他的所作所為,

他到底基於什麼樣的理由,

導致他在某時某刻做了某個決定,

進而對某個人做了不法的行為。


讓我想到老師在某一篇演講提到他曾經殺過人,

但並不是在現實生活,

而是在夢中做了殺人這件事情。

老師說因為不可能在現實中殺人,

所以神明讓他在夢中體驗殺人,

體驗在殺人之後的慌張情緒等等。

而在處理被告的法律問題時,

何嘗不是一種讓我去體會犯罪的感覺,

讓我知道犯罪之後到底會有什麼樣的反應,

雖然我還沒有試過,

但或許有可能讓我可以更進一步去突破被告的心防。


另外在這篇演講老師也提到重點為是否具備跳的能力,

而不是跳「對」的能力。

因為有了跳的能力,

自然可以一直選擇,一直往對的方向去跳。

一直執著於「跳對」這件事情,

反而會讓自己裹足不前,

因為害怕自己做了這個決定,

沒有辦法達到最好的結果,

於是就不敢跳出去。

希望一次就好,一步登天,

完成一件事情之後就可以高枕無憂,

結果就是永遠只能在同一塊石頭上等待著所謂的最好機會。

但是只要具備了跳的能力,

就可以什麼都去經歷,

然後在經歷當中去尋找什麼是自己最想要的,

或許在尋找的過程中,

會發現靈最想要的從來不是某種狀態,

而是不斷不斷的經歷,

不斷不斷去找尋讓自己的身心靈都舒適的方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