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耕心田-陳威霖- 演講心得- 如何了解自己
如無下雨怎知屋
何苦只因不接受
了明一切皆神意
解析自我勿批判
自私生命之本質
己利極致利眾生
「透過事件的撞擊才會知道自己的能力;有壓力的測試才知道自己抗壓性。」
演講開頭老師舉了自己另一半的事件當作例子。這個例子我真的很有感覺,雖然我沒有遇到這類的事情,但會讓我想起跟前女友分手的感覺。當時真的快窒息了,有夠神奇,第一次體會到心裡影響生理。
老師告訴我們,他在這個案例中如何「極速的開悟」。要極速的開悟,就是完完全全地接受每件事、每個觀點。
「生命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
怎麼可能擁有另一半呢?現在在一起只是人生旅程中的某一段在一起,就好像火車上剛好這一段我們坐在一起,某一站一定會有人先下車。
情到盡頭不是生離,就是死別;即使白頭到老,也有一個人會先走,真正到最後的只有自己。
「如何敢了解自己」
要了解自己,就要接受事件的衝撞,我自己卻常常不敢接受衝撞、怕痛、怕難過,就跟轉靈台一樣,不怕碰撞才能真正進入狀態。
因此如何敢被衝撞,就是如何敢了解自己。
「轉念轉到最快,根本不需要轉念。」
當遇到對方的觀點跟我不同,有時候需要轉念,告訴自己是立場的問題,他的觀點是我欠缺的另一半。但老師說轉念轉到最快,根本不需要轉念,因為一切都接受了。
那接受的時候會痛苦是為什麼?會痛苦就是因為不允許。我不允許對方想法不同;我不允許事情不照我的想法進行;我不允許對方不受我的控制。各式各樣的不允許,才是真正讓我痛苦。一旦一切都允許,很中性的看待,每個事情就是存在了,就是發生了,就不會再痛苦了。
「誰先願意被撞,誰先獲勝。」
被衝撞的人,可以知道自己的能力、可以得到改進的方向、可以存取事件的精神,把對方的觀點納入,從此以後就有兩套觀點了,馬上比對方更多了一樣工具,完全就是獲勝,創造勝出的生命。
「生命沒辦法計畫,人會需要計畫是為了跟其他人配合。」
因此需要接受,也只能接受。這是我一個很深刻的體悟。以前我覺得接受很像在強迫自己,但現在的我,經過這麼多事情、每件事情的反省跟操作,我接受了「接受的精神」。
就是每件事情一來,如果有感覺想反抗,就告訴自己不要有抗性,先接受就對了。然後,就是跟自己溝通。
「想跟對方溝通,仍然是不接受;我只能跟自己溝通。」
這個概念對我來說很新穎,但確實就是這樣。想找對方溝通,其實真的是一個比較好聽的捍衛而已。大聲的捍衛是吵架;小聲地捍衛是溝通。
全然地接受,就根本不需要溝通,因為對方看到的東西不一樣啊,因此講出了不一樣的概念,那就是我欠缺的,我跟他的基準線不同,想法當然不一樣。
「找到答案的必然過程」-愛迪生
失敗不是失敗,成功也不是成功。一切都是事件、都是經歷、都是過程。
考上四等,以為自己成功,但才是痛苦的開始。投資失敗,以為是人生的失敗,怎知開啟了我另一段努力的旅程。考三等前的痛苦跟崩潰,讓我重新認識自己、誠實面對自己。
「禍兮福所依,福兮禍所伏」-司馬懿。
「當自己夠強壯,所有的撞擊都是撫摸;當自己很脆弱,所有的撫摸都是撞擊。」
老師舉了曬脫皮的例子真的很棒。
自己的狀態才是真正決定外在的關鍵。這個概念就是,一切都聚焦在自己。每當自己又想控訴他人,抱怨環境,其實真正的問題點,就是自己而已。
就像職場,很多事情都來自自己的不夠強大。工作上很多鳥事,都是因為自己是基層、是菜鳥,才會遇到,當自己變資深了、變長官了、能力變強了,可以減少非常多困擾,事情會自然地解決。
「沒有愛的撞是傷害,有愛的撞是教育;有受教的心,所有的撞都是教育。」
自己的狀態決定一切;是不是受教的人,決定外在的一切能不能幫助我變好。就像是吸引力法則,當自己真心想要,全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我。
就像寫心得,以前心得寫得很痛苦,每次寫都像在交功課,要寫不寫。很顯然就是自己沒有學習心,我認為自己很屌、不接受自己的無能。
現在呢?
我接受自己的無能,我不能計畫自己的人生,因為一切都是神意;我不能解決所有事情,因為永遠都有我還沒學到的能力。
只要自己有學習的心,任何的小事都可以是教材,時時刻刻都能反省,寫心得就是一件很簡單、很自然的事情。
如何了解自己
歸零自身放下念
全然接受不抗性
碰撞修正己方向
劇本教材手中瞧
執行力現出美好
成功失敗非結論
猶如事件再學習
《瑤池金母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