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2日 星期二

智耕心田- 李明哲 - 演講心得 - 如何看待生離死別

智耕心田- 李明哲 - 演講心得 - 如何看待生離死別

        對我而言,人際關係中的分離(尤其感情),是我最為卡住的地方。無論是對方的主動疏離、離去,或是自己產生的離開念頭,都會讓我產生混亂、跑頻、當機的現象。而聽完這場演講,離開是為了「生存」,頓時讓我瞭解過往時常當機或卡住的原因,以及內心的賴、不接受、不承認、捍衛、壓抑...等等的連帶關係。

       好比說自己國小會為了尋求認同,就會讓自己做跟其他人一樣的事情(如:成績低、會打架),被叫做什麼就去做,甚至隱忍著被欺負的事實,還相信著自己也會成為主要團體裡的一份子;然而卻在一次課堂的活動,因為只有我沒人,老師就一句「誰是他的朋友」,更加讓我看清沒有人的事實。這有如公開處刑的經歷以及衝擊,植入了「不安」、「被拋棄感」、「恐懼」、「自卑」、「想討好」...等等的操作和心態,甚至還與累世相應和,形成中毒腦程式,使得往後人際關係中的惡性循環,讓這些程式更加地影響我的操作,甚至衍生出「想找人陪」、「情感乞丐」、「委屈示弱」等等的腦程式、心態和操作。

       現在我瞭解到分離是一個遊戲規則,每個人都是為了自己的生存而會離開往更美好(或能學習)的地方;這也能夠回頭檢視自己過往身邊的人離開(或自己離不開),就是自己的依賴、不學習、沒成長...等等所導致的,而我當時的無奈、焦慮、控訴也不過是對於自己的不學習、不負責所產生的捍衛、壓抑罷了。好比現在我無法離開父母身邊,甚至有一些事情還難完全作主(如:工作地點、改名),就是自己還沒學會「自己生存」、「不依賴」...等等的事情;等到我學會也作得到,就能為了更好生存(如:居住在自己嚮往的空間)而離開他們了。

       而在感情方面,倘若自己(或對方)也無法從中獲得生存的要件(如:金錢、未來、肉體等),自然也會離開。如同現在我無法給對方安穩的生活、挑不起對方的興趣,對方自然就會離開去找更適合的地方;反過來說,如果對方也無法給予我生存的要件,那我也可以離開去找更好生存的地方。我所該瞭解、接受和學習的就是,人際關係的離開沒有對錯,因為這就是人生的遊戲規則;被對方捨棄,就代表我沒有對方所需要的生存要件,那我就去檢視自己所不足、需應加的地方;我想離開對方,就是想讓自己更好生存,不必壓抑或是有罪惡感來讓自己陷入要分不分、要斬不斬的內耗。

       最後,演講也提到,就是要去跟人碰撞才能夠成長、變強,所以和每一個人的相聚、分離,就是學習、成長、變強的歷程,也是合道的法則(或遊戲規則)。而這也讓我聯想到所謂的道侶,會不會就如同無盡無極般地,能夠互相學習、成長至死別(人生畢業)那刻的人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