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4日 星期三

生活有感- 李明哲

生活有感- 李明哲



       今天因為課程需求要演練,在準備的時候,第一次感到沒那麼緊張,反而有一種自然的感覺,連教授都說看我好像很輕鬆。不過實際上我倒是覺得很緊張,因為前面完全沒有練習,加上對象又是不曾碰過的國中生,很怕自己的用詞用語,甚至整個流程都會有問題。不過最後得到的評價沒有我想像中的差,而是很自然的一個展現(只是以演示來說,過於自然,還是得有一些演)。

      後來去思考為什麼這一次跟以前都不一樣,是經驗?進步?有人指點?.....還是?才注意到,我是因為用「接受」的心態去面對和準備。以前大學因為不想做這行(也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所以不接受,又不斷自我衝突,搞得很憋手憋角、各種包袱,或是怨言載道,即便做出很棒的教材、教具,或寫出很好的流程,我也演不出設計的、心所想的那樣。

        而這次準備的這一場演示,我不只當作一個課程,也把它視為未來考試的練習場、自我的學習場(聲音、語言、互動等),甚至是有免費的專業檢核員來替我評估、找該改善、找失誤...等等的好處。原來有的不只是「接受」的心態,更是有目的、有學習心的要做更好,讓我想到老師說的「改好」;如果我逐漸學會「接受」,那麼我就要讓「接受」改得更好,加裝學習、臣服、碰撞等等不同的程式,來讓自己的「接受1.0版本」可以升級,或是有更多不同款可以選擇和操作使用,即使現在1.0還有很多功能或操作還沒到達完全熟練,但是已經瞭解到它的好處與方便,那麼就可以從這地方開始改好,來讓自己有更多的操作去使用、去修正!

      最後,今天去打坐遇到甫承,剛好聊到老師分享心得的考量,他覺得老師沒有分享他的心得是不是寫得不好?這個問題我也曾想過,後來就覺得沒什麼,反而很期待看別人的心得,從中能看到其他人是怎麼體悟生活,以及能學習的地方。接著,我就跟甫承提議,如果覺得這件事卡一陣子,不如直接問老師吧!問老師現在方不方便講電話(不過考量到老師可能睡覺,就變成先傳訊息);後來老師回覆了,卻還是有一點點不解的地方(我再次慫恿甫承要不要打去問),但這部分他決定留到隔天。

       從這段過程裡,我想到我以前也會這樣卡在一件事情上,但是旁人給我建議的時候,我總是用「我知道,不敢做」、「我明白,改不了」...等等的方式來逃避,甚至幫對方想好藉口跟原因,來讓自己避免衝突,搞得很痛苦,甚至還會被別人覺得可惜(可以好,卻不讓自己好)。而今天建議甫承直接去碰撞,不只是對他說,我想這也是在對自己說;如果自己的想法、執念、疑問...等等卡著的時候,就要去處理,看是人際關係、沒搞懂、自己偏執,還是當機(對自己無意義)...等等,否則就會鯁在喉,做這件事會覺得渾身不對勁,影響自己的心態或頻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