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16日 星期六

智耕心田- 陳威霖- 演講心得- 不好與不適合

智耕心田- 陳威霖- 演講心得- 不好與不適合


不明真理先否定

好由立場所決定

與人相處目的何

不同目標暫同路

適應舒服非一致

合於精神成一體


「拒絕是因為不明白對方的精神,因此不要先拒絕,而是先傾聽」


遇到不同的事件或是別人的提議不用急著拒絕。其實這是一種精神,不是說不能拒絕別人的方案或是建議,而是先接受的精神,運用在生活中,遇到事情或是任何思維可以先去理解、分析,再來判斷是否拒絕,這樣可以吸收更多的知慧也能同時避免情緒壞事,可以理性的思考。


「不要的東西才是最缺乏的」


老師常講的例子,一顆球永遠都只能看到一半以內,想要看到球的全面,就是找一個與自己完全相對立的人。

運用在生活中,其實就是面對事件的態度,當自己遇到認同的事情或思維,自然而然可以接受,但當遇到與自己思維不同甚至衝突的人事物,其實才是增進智慧的開始,因為這是我所缺乏的。

生活中很常有這類的例子,例如工作上,某些同事的作法、講話,讓我不是很認同、甚至很不舒服。但其實他就是我的對立面,當我冷靜不帶情緒,理性的分析,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他有什麼地方讓我學習,例如很雞掰的長官,讓我知道我必須提升自己,讓自己不要再當他的下屬,自然不用受他的氣;也學到如果有一天我當長官,我要怎麼樣才能真的引導下屬,讓工作更完善、團隊氣氛更好,避免發生現在這些問題;甚至還看到了我情緒的本質,為什麼他講話會讓我不開心?我心虛嗎?我貪心嗎?我在意我的面子嗎?還是說我又在控訴對方,而事實上是我自己能力不足?

遇到一個對立的人事物、有時候可以很表面的得到智慧,有時候也可以透過背後的意涵,學到其中的精神。這就是對立的人所能交給我最要用的、而我也最缺乏的東西。


「好,是一種立場,而立場會隨著地位、時間、能力而不斷改變,因此沒有絕對的好」


因此沒有絕對的好,所以遇到別人的思維,真的應該要先傾聽,因為很可能對方的方法更好啊,我的難道一定對嗎?一定好嗎?


「我要保持一種立場,就是讓自己變得更好、更有能量的立場,是一種精神上的立場,而不是立場的立場。」


把對方的思維、想法、需求、困擾融合進來,我才能變得更全面。老師以房仲為例,我想賣高、對方想買便宜,那我就要把對方的便宜需求融合進來,有兩種狀況叫做便宜,一種是相同的價值更低的價格、一種是相同的價格更高的價值,都會產生便宜的感覺。因此我要賣房子,重點在於提高價值,讓客人覺得一樣的這筆錢拿出來得到更多的價值,因此是便宜的。而不是老在價格上攪來攪去,這樣其實是緣木求魚。


結論:

這個題目其實跟「需要和想要」我覺得有點雷同,他們本身不是對立的,但提出問題的人、或是說看到題目的第一眼,會莫名的把這兩者做分類,例如說,我要買的東西,對我來說是需要的還是想要的呢?例如說男女感情問題,常常會有這樣的大哉問,就是是不好還是不適合呢?


很奇怪的是,很容易會有這樣的兩極化分類,但這兩者並不是互斥的兩極啊。


很可能是我需要且想要的;很可能是不好且不適合的,各種組合都有可能,但真正的核心還是在於精神。


為什麼需要?為什麼想要?怎麼樣是不好的?怎麼樣是不適合呢?每一個問句,代表一種思維的主張。

自我對話,其實就像一個人的對立面一樣。常常我內心感到衝突,那是因為我的人心跟我的靈看法不同,例如我的靈叫我應該要去打坐、寫心得,但我還想休息、擺爛。其實靈的訊息,我認為就是我人心的對立面了,如果我能真的照他的話做,自然而然可以更好,因為他很清楚我缺乏什麼?因此引領事件、發出訊息,只為了讓我具足我現在沒有的東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