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2日 星期六

智耕心田- 蔣漫霖-演講心得- 修行需要刻意練習嗎

智耕心田- 蔣漫霖-演講心得- 修行需要刻意練習嗎 

修是名詞或動詞

行住坐臥生活中

需到沒有就會死

要成主動非被動

刻刻秒秒自察覺

意成慣性不用腦

練為養成呼吸般

習做檢討所有得

嗎疑不想的藉口


剛開始聽到這個題目,自己對”刻意”兩個字有所設定,覺得是把修行當成苦差事的人才會刻意。因我曾經是「不改會死」的人,所以就會想要主動追求生命的改變。修行對我而言,就是理所當然要做的事,但也因為不刻意,因此就進步緩慢。


老師廣義地提到「修行」這兩字替換成其他行為,都可成立,就如同學開車或學跳舞般,都需要反覆持續地操作與練習。因為唯有如此,才能讓身體細胞有記憶而內化。但即便是「會」和「勝出」,還是有很大的落差。當會的東西沒辦法和外界交流「變現」,等同換能量回來,這樣是沒辦法持續長久地操作的。因此,若要勝出,就一定要刻意地把「對的行為」重複操作,到它可以產生出價值。但因為我們有「慣性」,自然而然喜歡待在舒適圈,就很難跟慣性切割。


學技術性的事物都要靠身體持續練習而內化,修行當然也要靠身心靈共同持續練習,才能愉悅的成長。但我們常搞不清楚自己要甚麼,也沒有生命的目標,若很刻意要修行,反而會變成壓力。老師也提到「我」包含身心靈,若光身來主導,就是「吃.排.睡」,頂多再加「玩」。心只是不斷地被社會格式化,而靈則是有目的,想走「成神之道」。在我宗的修行,是透過通靈的方式,來剔除中毒腦程式,並加裝合道的腦程式。但光持續練習也不見得有用,因為若是人沒智慧而選擇錯誤,還是不能達到自己想要的狀態。很慶幸在修行路上,有明師的指導,即便緩慢,人生是越來越愉悅並有希望。


最後,老師說: 生命本身是沒有意義的,而是要自己創造出來。對我而言,是很大的顛覆。因為常覺得人生活著,不就是要追求生命的意義? 但更棒的是,它原來不用苦苦追求,而是自己可以創造出來。所以,修行的意義也不用別人,甚或是神所給予。因為,我知道靈的目的,都是要走成神之道,形式就可身心靈一起創造出來練習就好。老師也教大家一個練習的方法,就是透過錄自己所講的話,反覆聽來當作自我檢討,會有很大的收穫。看似簡單的方法,我都沒做到。因為我沒有”刻意”練習,來面對我的不足之處與我的修行之路。這樣光會通靈,有在修行,又如何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