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7日 星期二

神明出詩- 李明哲

 神明出詩- 李明哲

        今天下午因為幫同事製作教具,順便也幫自己做隔天要用的材料,導致時間拖宕,沒辦法去打坐,讓我有種少了什麼的感覺,後來要離開學校時,剛好朋友打來,想要問怎麼解決最近發生的人際關係問題,但是又不想用接受的方式去解決(她認為接受不是解決問題的一種方式),總覺會搞很久,就約了晚上再聊。

        等到晚上的時候,開始聽她說著最近遇到的事情,覺得不知道要怎麼處理、想要解決問題(事件跟去年還有最近十分相似),但是總覺得有些事對方並沒說(或沒去想),就請她思考一下,終於整理出一個可能的原因,而這原因與我被前女友封鎖的因素很相似─用自己的經驗、歷程、想法…等等來說(或數落)對方談到的朋友。

         有時候聽到對方在分享自己的朋友的時候,我會有一些疑惑、感覺詭異...等等的想法,就用自己的經驗、想法、立場來去說,或是問;但是這過程卻忽略了對方的心情,以及這位朋友在對方心中的地位、想法,可能無形中就傷害了對方,甚至把自己塑造成一個不通情達理、無知謾罵、雙重標準...等等的人,自己成了人際關係中的小人。

       好比說,大學在臺東,所以要去學騎機車或開車,才能夠比較方便;而在臺北,因為公車、捷運網絡使得交通便利,學騎車或開車就不是那麼必要。但若有個人住在宜蘭,已經二十幾歲,說自己不會騎車和開車,可能就會讓人產生「都二十幾歲了,還住宜蘭欸,怎麼不會騎車,太誇張了!」。不過這個想法很中毒,誰說住宜蘭一定得會騎車?誰說歲數大就一定得學會什麼技能?也許對我們來說,我們習以為常的事情,對對方而言是第一次,甚至我們還會有個標準在(如:臺北人不會就能接受,其它就不行)

        而我今天在給同事回饋時,就被突然要求示範教一次給她看,因為用聽的她不明白我想表達的意思(她去問其他老師也是得到跟我說的差不多)。過去遇到這種情況,我心裡可能會抗拒或是覺得為什麼她年資比我多、還考試過了,需要問我這菜鳥、失敗者。但是我這次就只有問「內容、材料都用妳的?」她也回:「只要演出說的那個做法就好」,我就演給她看,似乎她也瞭解我的意思。後來另一位年資也比我多、一樣考試過的同事,對國語演示上也有疑問,我就自己主動跟對方分享去年參加的研習、自己嘗試過的、看過其他老師演示的...等等方式,甚至還示範、舉例,他就說他大概知道可以先思考的方向或嘗試的方式。這過程中,我沒有覺得他們年資高、考試又比我好而覺得這些東西怎麼會問我?或是怎麼會不瞭解?甚至我還發覺自己被臨時被叫上去做(或自己臨時要做),並不會再像過往那麼恐懼、那麼怕、那麼想逃避(我想是因為比不過老師演講被臨時叫上去的強度)。

        等到要睡覺前,試著請靈出詩,得到:

「接受異己所不同,

    做出無心傷害事。

    各有優劣無長幼,

    穩定正道頻率出。

    操作自然顯自信,

    結果順應無不適。」

  靈從今天的事件去提醒我,要接受每個人都有跟自己不同的地方,不然可能會做出無心卻傷害人的事(如:想接續話題卻傷害對方朋友)。而每個人的優劣勢、才能、所學等等,與年紀、資歷無關,只要用穩定且符合道的頻率去操作,那對方也能有所了解與接受。好比朋友原本不想打坐、點香,建議她可以試著每天給自己放空的時間(不想點香也能嘗試先用精油、或芳療那種香),而對方沒有像之前很抗拒,或覺得我在逼她。

        而當自己能將合道的操作、學到的操作或頻率自然的表現出來,無形中就讓人感到自信,那事情的結果就不會讓雙方有不順心、不舒適的地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