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10日 星期五

神明出詩-李明哲- 心得

神明出詩-李明哲- 心得

    今天下午,在幫同事做教具時,剛好聽到她跟她朋友在討論活動設計,討論很久都沒有個結果,似乎堅持在要演出學生會有的錯誤類型,後來我就問她:「有規定一定要演出那個錯誤類型?」她就跟我說沒有,但是演出來會比較好。

     接著,就跟我說要再多做一些預備用,我就看著眼前預備的部分(已經做很多預備的材料了),跟她說:「妳不是需要才做的吧?而是看到別人有用到就覺得要做」,因為她就是看別人演練同樣的單元有這些東西,覺得「可能會用到」或是「要用這個才可以」,就想先做出來,但是卻沒發現自己已經多準備很多東西了,甚至這些準備的東西可以拿來用在她所看到別人有用的部分。

     後來要離開前,想說跟她分享以前在研習聽過的方法,以及舉例,沒想到對方知道我說的方式,甚至也參加過那些研習,還說她實際試過後發現根本沒辦法、學生也很難學會。接著就閃過「不接受」三個字,就想著去打坐的時候思考好了。

    打坐的時候,就想著今天的事情,請靈出詩,得到:

「 接受操作再修正,說來容易做時難。

  自有所思難接受,操作一次認為錯。

  反覆執行才有穫,其在精神非策法。

  回看自己呆呆做,盲從照做不茫從。」

    靈從詩句告訴我,接受、操作、修正這些事情用說的都很容易,但等到要做的時候都很困難。如果自己有所想法或堅持,那就是更難接受,甚至會只嘗試一次就會覺得這是錯的。但就是要持續不斷地執行、修正,才能夠有所收穫(如:研習會有的方式也是別人用很久才萃取、濃縮出來的),而最重要的是其中的精神、心態,而非使用的策略或方法。

     就讓我想到以前去輔導室或諮商的時候,老師、心理師都會給很多方式,但是會抱持著「不相信」或是「沒完全接受」的心態去做,所以就沒什麼效果,甚至失敗個一、兩次,只會覺得方法無效,而不會去反思或調整自己的心態、想法;不過這也包含了自己也是不接受自己的部分。 

    而這也讓我想了前一間學校的一位學生,趨近文盲(字不認得、也不會注音),而我用著半吊子、矛盾、半信半疑、不完全接受的心態去用研習、大學課程、工作坊學到的方法、策略教他,讓他學會了一點點鍵盤打字、注音、閱讀...等等;然而,我卻沒去調整自己面對他的心態,反而是持續不斷地參加各種研習、工作坊,想學更多的方法、策略來幫助他。感覺上我學到很多,也很為他好,殊不知我的心態有問題,造成效果不彰、甚至我還在抱持著「他就很難學會」、「他的限制...」等等的想法、設定,導致我只是在「茫從」─茫然不知、空茫的從著這些學者、老師所說的方法、策略。

     就像同事看到別人這樣做比較好,就想要跟著做一樣的東西,而沒有去思考;抑或是在課堂上使用研習的方法,卻因為心態、設定的關係而讓結果不好,就認為方法無效。這些就是「茫然、空茫」的從。

     最後,靈要我去看自己現在的呆呆做─因為很多還不會、很多還不懂,很多還不瞭解,只知道要不斷操作、執行再修正,相信自己會來越好、越來越快樂、越來越有能力處理事情,就跟著神明、跟著靈、跟著老師的訊息去做、去學習、去修正、去「盲從」。而不是用不接受、不相信、不清楚、覺得別人好、...等等的「茫從」來讓自己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