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16日 星期六

智耕心田- 李明哲 - 演講心得 - 修自己愛別人

智耕心田- 李明哲 - 演講心得 - 修自己愛別人 

        在這場演講中,最有感觸的就是「修行是為了利益」和「在給和要之間取得動態的平衡」,尤其破解了我過去認為覺得修是為了別人、愛就是給予的中毒程式與認知。

        往往做錯事情的時候,總是被要求要改或是要把自己調整好,才不會造成別人困擾、讓人擔心,所以會改得很痛苦、調整得很不愉快,甚至就會想要反抗、叛逆、裝聾作啞...等等。當時完全沒去理解和接受這樣做的意義、目的其實有著「自己的利益」,僅僅認為那不過是我得吃虧、迎合、屈服他人,來讓別人得到利益、愉悅的行為。

      好比說在遊戲上總是花費許多金錢跟時間,但是又沒有玩得比別人還要強,甚至花了錢跟時間還比沒花錢跟時間的來得弱,或是僅僅玩了很久捨不得,就每天花個幾分鐘到幾小時不等在那邊點一點、按一按的收菜類型遊戲。身旁有許多人都跟我說玩遊戲不必花錢,或是別浪費太多時間在遊戲上,那不過是浪費時間;但是我就會覺得花錢是對遊戲公司的一種認同,如果對方沒賺錢,那也無法經營和持續下去,只是我花了我沒爽到,都是遊戲公司爽到而已。為什麼不改?為什麼不修正?因為想著未來只會更沒時間去玩,以及從遊戲中可以消磨、打發時間,卻沒想過我只是因為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所以才在在遊戲上蹉跎,我只是為了逃避、不願面對現實罷了。甚至還會覺得玩遊戲也沒打擾到別人,憑什麼要我改,而不是對方眼不見為淨,或是別干涉多元類型的休閒活動。

      直到現在把遊戲給戒癮(雖然留一、兩個小品)、把課金給戒掉,才發現生活上有更多我可以花錢享受的事情(如:食物)、需要的添購(如:服裝)或是必要的支出(如:油錢),而時間可以用來讓自己有更多應用(如:閱讀)、安排(如:打坐),或是培養自己(如:學習技能)。而修行也是相同的道理,修正、執行,讓自己可以從修正、執行中獲得對自己好的利益,讓自己越來越好、越來越快樂,好比在人際關係中的修正、執行,讓我不再像過去感到棘手、痛苦、難處理、逃避面對,而是在每一次的事件、衝突中,修正、執行得比前一次舒適、瞭解、愉悅,那就是有得到利益了!

      最後,在愛別人的部分,就是要去取得給和要的動態平衡,避免讓自己陷入單一的處境,否則就成了不斷的給而沒要到地流失能量,或是要不到而產生恨、報復、勒索的操作。而重要的就是承認自己在給的同時已經有感受到愉悅了,以及承認自己的要,並在沒要到的時候去修正自己給的方式,讓自己可以在給和要中都穩定自己的頻率。

       例如:曾經有一個學生對於學習有強烈的抗拒、挫折、逃避,我就跟對方做約定,給予上課十五分鐘,休息五分鐘的權利;在給的當下其實我就得到了愉悅(因為學生努力讓自己坐著上課),但是我卻仍感到無奈、失落,因為學習上沒有進步。我就是過度強調了給,以及沒有得到「要對方學習進步」的要,才會讓自己陷入無奈、失落、痛苦。所以我要做的就是,承認我當下給的時候就得到了要─「願意學習」,以及想貪心多要「學習進步」而沒要到,再來就是去修正、調整要怎麼給(如:教學上是不是沒有用更貼近度方能理解的用詞),才能去要到「學習進步」,而不是過度去強調我都給十五分鐘上課、五分鐘休息了,怎麼學習上還是沒進步。

        在要與給取得動態平衡的過程,就是反覆的修正、執行,以及學習、感受、覺察自己和對方的狀態、利益、需求...等等,來讓彼此都能夠從這場遊戲裡獲得能量、快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