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14日 星期四

神明出詩- 蔣漫霖- 共修主題- 想法做法

神明出詩- 蔣漫霖- 共修主題- 想法做法 

想在思維之流向

法是邏輯是法則

做由腦控心判斷

法在積累是經驗

想帶框架成設定

法實心法非方法

做依本能成習慣

法難灌入礙學習

想法延伸成做法

高低示現結果出


這次主題搭配老師給我們看的視頻「只講想法,不講做法?」神明給我看「法」像水的流向,它是種邏輯,當我們符合法則,就等同合道。而想法就是我們的腦思維,我們的心判斷後,決定我們要做出甚麼樣的行為。當我們的做法日積月累會產生經驗值,就又刻入我們的想法中。


視頻中舉了個很經典的電影情節: 葉問和阿梁的武打對手戲,阿梁耍了花俏的招式,被葉問輕輕擋兩下就倒退嚕。葉問說: 服輸了吧! 阿梁還不屑地回: 服甚麼? 結果還想再繼續打,明眼人看都是輸贏立見。為何阿梁還會執迷不悟? 所以,主講人就說「人沒辦法做到認知以外的事;如果沒改變想法只改變做法,你就是用你的想法在做我的做法,很快地就會回到原先你的做法」。所以,阿梁看不懂內功積累的差別,只著重在形式的變化。


我看過很多人因被老師的智慧吸引,近身學習後雖有所改變,但每每因個人的想法而疏遠離開,最後「打回原形」,也就是本來接觸前的狀態。因為老師教的是心法,但大部分的人是想追求快速達到所要的方法。這就像帶著框架來學習,跟智慧之流的走法是完全不合的。因此,新的思維灌不進去的結果,人還是回到本能習慣性地操作,因為那是他所熟悉舒適的狀態,而忘記想改變的初衷。


人常像溫水煮青蛙而不自覺危險已到,或是生存已受到影響。就像「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思路會決定出路。而沒內化過的想法,是沒辦法真的改變做法。只要從行為操作出的結果,就可知道思維的高下了。可惜阿梁看不懂,否則立馬就應把握學習機會,拜葉問為師。當然,這也是想法影響做法的結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