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5日 星期二

共修心得- 陳寧君- 栽培

 共修心得- 陳寧君- 栽培 



  今天早上起床前做了一個夢,夢裡的我在和已逝的球星Kobe Bryant在比賽籃球,從原本的團體比賽變成單打獨鬥,我一直都很拼命的去搶籃板、投籃,可是分數的拉距並不大,後來對方開始開外掛,把我的籃框變得很小、很難投,甚至還加蓋,而對方成為了像是機器人一樣的百發百中。

  那一刻,我很氣又悲憤地說「只有像你這種弱者,才會需要外掛或是作弊來取勝!」說完後,我開始倒地痛哭,而我的意識回到現實中,我大口的呼吸喘氣,準備也要開始哭了。可是在我一口一口的呼吸中,我問自己「我為什麼要哭?」同時也思索著我剛才為什麼會說那句話?我發現,我哭,是因為我不甘心夢裡那種將要輸的感覺,可是我說出的這句話目的是為了責備別人、檢討別人,而不是回過頭來檢討自己、修正自己,為什麼沒辦法訓練自己到每一顆球都投進,每一顆籃板球都搶到。

  上週同辦公室的學弟說他不喜歡輸的感覺,並引了Kobe說過的「第二名,就意味著你是頭號輸家。」我想起老師也說過,當記者問愛迪生怎麼面對這9千多次的失敗時,愛迪生告訴記者「我並沒有失敗,我只是找到了一萬種行不通的方法。」無論是輸或是失敗,其實都只是心態的差異,如果我想超越自己、追求我腦海中的那個「有」的畫面,我一直都在道路上前進,沒有停下來,我就不會用短暫的結果定位自己是輸家,我也不是失敗;反之,唯有我認為我輸了、執著在現在的這個結果,我才是真正的輸家、真正的落入失敗的窠臼中。

  這堂共修課中,在透過導引師兄姐的過程中,我看見了許多過去自己的操作,那些讓自己痛苦的、難過的,可是當我知道這些我所經歷的事件都是我的養分,我知道我要栽培的唯有自己,我不會期待別人來栽培我,也不會美其名是栽培,但實際上是期待被照顧,因為當我的期待別人照顧我,我永遠都會是草食性動物。當我對焦清楚了,他人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語,就都已經是在栽培我了,讓我透過互動結果釐清自己的腦程式,讓我具備更好的品質,滋養我所匱乏的腦程式,讓我可以為自己中毒的腦程式驅蟲。

  早上在釐清這個夢境和所要教導我的後,在換敬茶時,靈告訴我「生命中需要被栽培的是自己;唯一需要栽培自己的,也是自己。」我明白了,我只能栽培自己,而不是期待別人或是美其名栽培,實際上是希望別人改變。也唯有我想要栽培自己,無論是老師、凱男、同修或是所有在社會中的人際關係,都將是我成長茁壯的最珍貴的養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