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耕心田- 陳威霖- 演講心得- 如何整理自己
輪到這個題目,老師不斷地提問,讓我開始看自己頭腦的狀態,其實就是平常寫心得的過程。
「整理頭腦—頭腦的思維—達到想要—什麼想要—想要生存好。」
前面的題目老師真的講得很精彩,跟著老師的演講,我已經釐清自己沒有辦法好好整理的原因。
「整理不好,因為不承認每個階段的真實答案。」
真正承認自己的每個念頭和想法,其實就是沒有抗性、並且接受,尤其是對自己的情緒和所有感受,當情緒或任何的起心動念到來,都是為了讓我看到自己的腦迴路,原來是這樣在運行,而把自己腦迴路看懂後,知道怎麼處理這樣的腦迴路,才有辦法看懂別人的腦迴路,進而知道怎麼處理。
那為什麼會不想承認呢?
幻想自己是完美的,當我承認自己的問題、甚至情緒,心裡怕被批判、而當自己發現問題之後,就必須用不同的思維操作,核心仍然是懶賴,對於跨出舒適圈的懶賴,那是因為我不知道用不同思維、跨出舒適圈後有多舒適、多美好,才會想讓自己停在這裡。
那為什麼生命的遊戲是要跨出舒適圈?
因為沒有永遠的舒適,即便是一個現場符合我理想的狀態,總有一天會膩,就像演講提到,生命的目標,不是處理生存、就是處理無聊,某些狀態看起來讓我生存好,但這樣的生存架構,我終究會無聊;就算我能夠做一些打發無聊的事,但這些東西很快就會膩、很快就會空虛,因為我的能量就是只有這些,沒辦法玩更大的遊戲,終將要處理無聊的問題,所以不斷的前進、往前玩更多不同的遊戲,是生命的遊戲規則。
更多的碰撞,來看到自己的思維,是為了增加新思維,有新的能力、新的能量,才會再進入不同的遊戲中;碰撞要發揮功效,就必須承認、坦承,真的看到自己每個心念後、看懂之後調整,這樣才會逐步內化,成為自己的腦程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