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耕心田- 周若蓁- 演講主題- 我以為你應該
我是璞玉來世琢
以前所知成今念
為以己心度他心
你是刀具助成器
應是我主的幻想
該是醒悟人生戲
一看到這一篇演講主題就覺得太適合自己了,自己真的也是很多的「我以為」和「你應該」,老師剖析這兩個其實有相同本質就是,都是以自己為主、自己最大、最對,我仔細去思考以及感受自己,嗯~真的就是自以為對,所以自以為是,而導致常常都不把人家的話聽完就急著否決,常常遇到某些事情會有:「當初我也是怎樣怎樣而過來的,我都可以怎樣怎樣,你應該也要怎樣怎樣啊」的這種「既然我可以你應該也要可以」的中毒思維出現,完全沒有同理心,也沒有試著去理解每個人的生命經歷是不同的,所出場的條件也是不同的,每個人所擅長的領域也是不同的,我覺得容易的事情不代表他人覺得容易,就好比有時候他人擅長的事情我不一定擅長,我既然也不喜歡被他人理所當然應該要會或是應該要知道的對待,那為何我還會用相同的方式去對他待人呢?
感謝老師的這篇演講剖析了「我以為、你應該」兩者以自己為主的中毒程式,也從聽完這篇演講開始植入了一個新的程式就是,當我再有「我以為你應該」出現的時候,就代表我又開始自以為是沒有同理心了。遇到事情首先我應該先去了解整件事情脈絡,而不是用我自己的想法去「我以為」,且遇到與人際互動時,也不能用「你應該」來覺得對方應該怎樣怎樣,每個人會有現在的狀態或是想法,也都是從過去的生命經驗累積,我所要做到的「應該」,不是你應該,而是我應該去試著傾聽對方為何會有這樣的想法?為何會這麼做?對方是什麼樣的經歷而產生這樣的行為?試著去理解對方的腦思維後,聽聽對方的方法意見,容納更多元的面向去看事情,也許會理出一套更棒的方式。
我本來就不是完美的,若是腦袋本來就是對的,也不會有痛苦跟煩惱,現在口袋也會是對的,而就因為還會痛苦跟煩惱外加口袋也還不對,代表需要不斷的雕琢與磨練,再用「我以為」和「你應該」就是覺得自己最對,就代表不願意學習和改變了,人生本來就不是來呈現,而是邊學邊修正讓自己越來越美好,拿掉「我以為你應該」的設定,換成同理、耐心和傾聽,沒有誰應該怎麼樣,只有我自己應該如何將事情處理圓滿、我應該要從事件中獲得什麼、學到什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