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1日 星期四

智耕心田- 林艾蓁- 演講心得- 需要跟想要

 智耕心田- 林艾蓁- 演講心得- 需要跟想要



【參與演講的精神】

演講開頭了解到參與每場演講老師都在誘發: 1、開啟我們的觀察力。2、提出來表示你有主動要改變自己生命的意願。3、你要拉票就是訓練你的影響力,老師也提到「所以我們一定要嚴格這樣一個精神不斷地創辦講座,沒有觀察力是沒有題目的,不要一種只想聽不要改變生命的狀態。」

在7/6山上第一場演講時,鼓起勇氣提題目,過程發現我還可以在題字精確並能吸引共振到對方,當天有三、四個人提出了情緒有關的題目,如何”善用”情緒共比性較高成為壓倒性勝利,也發現聽了演講、打了逐字稿之後,觀察力有出來了,也開始會提出當下想學習的精神或卡住的地方,沒有壓力沒有強迫,是好奇生命的探索,在我宗不知不覺又成長了。

--------

【說明一個個體有心沒心來自智慧生命體的定義】

以前只知道人身難得,只有人可以修行,但智慧生命體的說法更能融合宇宙法則,好比外星人到之後會有的AI人工智慧及機器人,更懂人獨特的真實義。

【需要是什麼】

需要是陽光、空氣、水、食物、保暖、安眠是沒有就會死的東西,是上帝最初的基本設定值。

聽起來需要的發動像是一個基本元素不斷創新或追求,生命也在這之間周旋,動物大遷徙、睡不著想辦法各種安眠…等。

【除了己有認知的需要,其實還有一要件 --別的智慧生命體的設定】

因靈本無聊,分化為二,所以老師提出最核心的觀點是「同伴」,這個才是所有問題的重點。人的碰撞就是要處理人和人之間的問題,這個就是心的部分,只是我們的食物是吃人的生命力,把他努力的生命力換過來在你的身上的遊戲,老師舉例了買1500萬的房子這個過程有建商、我、銀行的連結,生命的創造。另外我想到的就是道教我宗到從自己及對方生命經歷中萃取智慧不斷到達更高的境界。

【想因環境誘發出】

環境讓我們產生了想要,小小的共感是去到韓國看到最近流行哪個劇的角色,路人頭髮造型還真的一致性,還有當我去迪士尼的時候,可能就會想要買頭飾帶在頭山遊園。

老師協助我們更進一步去看,那你要了這個東西,他有幫助你更去要到你更容易的需要嗎?所以你的需要要到的東西讓你沒有辦法再玩下一個需要的時候,這個是要還是不要?這是不應該要。

【以本質對焦】

任何的”要”都有一個最初的精神,老師分享隨時碰到任何事就跟本質對焦,不然很容易被事情影響。像老師舉例到墾丁玩,在路程中大塞車好不容易通車能前進了,這時候另一半卻說想尿尿,大多數開車的人都會心情很差,老師點出如果我們了解到最初的精神是在一起到哪裡都可以時,就不會被任何外力影響到。

【定位自己創造能夠讓人成癮性的價值】

人是需要同伴理論,第一個可能因為好生存、可能是安全感,給人溫暖、關懷,甚至有能力去解決人家問題都是創造成癮性,讓人需要的商品,像武林高手或去國外找地島一樣,錢自然會像被砸一樣送上來。

【奢侈品還是惹麻煩】

老師舉例做業務跟做公務人員,你要去行銷,有雙B跟國產兩台車,因所處環境的適用性,要去反思是能當作武器還是負擔,惹麻煩的字眼真的有撞擊到自己。

【有餘時、餘錢、餘力,人放鬆了,就會產生一個東西叫做「餘智」的能量】

除了上課是幫我們解除有一些認為的需要其實是想要,老師協助把我們的想要誤以為需要分開,分開之後再把想要再做一個調整,其實也沒那麼想要。

在過去的我對錢對事的觀念很差,幾乎就是呈現身上跟戶頭是0元狀態,也沒想要存錢,近來我宗開始慢慢腦袋思維轉換,開始重視自己不捐錢到影響自己生存、從社交消費到錢是能夠實踐自己想要的能量,比較會抓緊錢(雖然還在調整),因為不再被綁架、煩惱所以腦袋越來越清楚。

老師分享修行是讓你去看待假成癮的東西,把你的假成癮誤以為真成癮,撥回來變假成癮,讓你變成沒有成癮就只有操控。

來到我宗就是不斷地細細分解自己的狀態,當自己的心靈成長師,當弄通了進而能誘發對方的心靈,真的就像釋迦摩尼成佛經歷的過程,後來成為受人景仰的人,影響世人到現在。


這篇心得讓我難產,但理解到靈要我先灌程式(思維架構),運作起來練習操作,沒有的就是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