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7日 星期四

生活有感 - 李明哲 - 溝通及互動

生活有感 - 李明哲 -  溝通及互動 

         這次前往臺中,無論食、住、行,都是兩位朋友幫忙的,原本想說等待結果出來再回饋這次的幫忙,不過在晚上就一個訊息問對方要不要結緣?兩位朋友欣然答應。

        在結緣後,回顧兩位朋友的狀態:第一位朋友是沒注意到溝通時的言詞,造成人際互動上的狀況(當事人也不曉得當時有沒有說)。第二位則是有想法想說,卻會遭到旁人所阻礙,如:有人先提出建議、有人先做總結,而這位朋友會覺得對方的想法自己可以接受,或是不錯,就不會把自己原先要說的說出。

       接著,我就從第一位朋友的事件和狀態裡覺察到自己在跟人互動的時候,也容易因為沒注意當下情境、自己說的話、對方的狀態...等等,而容易造成誤會、錯誤、失言...等的情況。

       好比說在服役的時候,有一位志願役班兵因為健康因素需要退伍,但是流程跟消息卻遲遲沒有下文;而我在一次送交資料的時候,恰巧看到這位班兵的退伍辦理公文,就回去時跟對方說有看到公文,並表示公文已經出現,等流程結束,近期應該會下來;接著我就去處理自己的業務。

      沒想到隔天,我就被長官叫到辦公室詢問「為什麼要隨便跟這位班兵說她可以離開了?」我當下感到困惑,我並沒有說可以離開阿!接著,長官說這位班兵跟她說是我說的,還讓這位班兵為此整理東西,以及在得知無法離開後大哭、崩潰、氣憤。

      然後過幾分鐘,這位班兵就來到辦公室,開始描述我是如何說的(但是我當下聽就是覺得我沒講),然後長官就問我是不是有說「她可以離開了」這句話,我當下就是覺得沒有;但是看到對方不斷詢問、班兵又在旁邊呼吸急促、掉淚,我開始感到緊張就回答:「如果我的說詞有讓妳誤會,我為此向妳道歉,但我應該沒說可以離開」。然而,班兵就邊哭邊氣憤,緊咬著我有說,而長官也不斷逼問是不是有說,然後我就開始產生「我真的有說嗎?是不是我忘記了?」後來眼見難以理清,長官就要求我向這位班兵鞠躬道歉我誤傳消息,讓她誤會。

       現在事後回想,我在溝通的時候,雖然是抱持著跟對方分享的心情,但是我卻沒有去覺察對方的狀態(或是對方這個人)、情境適不適合說,以及在溝通的過程裡,我沒有去注意自己的說了什麼,或是自己的用詞、用句,而導致對方聽她想聽的、取她想要的,進而把對方跟自己變成了自己的小人,而惹事生非、讓自己痛苦。而在後續的人際互動,我也常因為類似的情況而產生溝通上的誤解、衝突、事件(如:語氣或用詞讓人覺得在嘲諷)。

       最後,這位朋友的狀態也是在讓我回顧和萃取,我在溝通及人際互動上還有許多要學習的地方,以及提醒我要帶著覺知,並去覺察自己的言行、心態、頻率、對方狀態、對方頻率...等等,才能在溝通及互動上學習、成長。加之我現在的工作會面對各種形形色色的人(甚至角色、年齡、認知...等等的差距),就是要更去注意這些,否則稍有不慎,可能就會吃上申訴或官司;但是這樣的環境,也是一個學習溝通、人際互動的最好時機,更重要的是,還能從這些過程中去反思、修正、整理和萃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