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2日 星期二

生活有感- 李晉- 專業與經驗

生活有感- 李晉- 專業與經驗



    今天跟采融到臺中的中部電機上課,瞭解吐司、麵包、戚風蛋糕的製程和烤箱設備的功能使用。

    在講師邊做邊講的時候,他在每一個步驟、材料、方式、注意事項都說得很清楚,只是我聽得很模糊,很多專業術語或是材料、工法,完全不知道是指什麼,看著旁邊參與的學員,拍照、錄影、做筆記,覺得每個行業、工作都有它的專業與客群,如同我今天若帶采融一起參加教育類的研習,她可能也是聽得很模糊。

    但是呢,我可以在這課程裡瞭解的就是用學習的角度去看講師,他是如何去講述步驟、材料和分享自身比賽經驗的過程,以及感受到食品製作的過程裡,衛生、專心、材料比例是很重要的,還有平常吃的麵包、吐司、蛋糕的製作過程原來是這樣。

    而其中有一段,講師在示範歐式麵包的做法時,要在麵團上切線條,就有邀請在場的人可以上台去嘗試。我就在被采融cue的情況下上台,看著講師示範拿著刀輕鬆地切線(前面一個上台的學員也切得評議輕鬆),換我時就給它切下去 —「哇靠!刀子會被麵團黏著,根本卡著很難切」—跟看到和聽到的完全不同啊!接著講師就跟我說不用緊張,扶好麵團就斜切,多練習就可以切更好,他已經切了20年了。這段經驗讓我再次感受到專業與經驗的重要性。

    最後,在整個課程裡,不只從講師上學習要如何去講述和介紹步驟、製程和注意事項,也看到了自己上台時仍會有的緊張,但也感受到了嘗試沒碰過的事物的有趣感,尤其是烘焙、料理這類的事物,即便相同的材料和工法,都有可能因為師傅本身或製成的些微不同,而變化出不同的結果,如同怎麼樣對待人,就會得到什麼樣的回應。所以,我在看到成品(結果)的時候,就要去檢視自己的製作的過程,是不是有要去調整、修正、改進的地方。

    

07:22 解靈 生活有感-林芷瑩-先給才能得-2024.07.03

        昨天共修完,調整好心態去面對論文的修改,但今天教授跟我討論時,教授時常出現自相矛盾的論述,問我問題要我回答,卻又不斷打岔,好幾次想回答,都沒辦法,最後教授還是沒讓我回答,只說「你自己都回答不出來,你怎麼還寫呢?」我當下沒有跟他辯駁,因為我覺得他根本沒有想聽,所以我就只有回應他我會再去查找確認,討論過程一直發生諸如此類的事情,讓我不知如何是好。

       下午聽了「高智商與低智商的相處」這篇演講,裡面提到一個思維「所有的獵人都是先滿足對方所要的,才能獲得自己所要的。」老師說到就像馬戲團表演,裡面要訓練動物來表演,才能收門票,目的是收門票,但是在收門票之前,要先訓練動物。你在獲得你要的之前,你要先了解對方,知道他喜歡什麼、害怕什麼,用他喜歡的去引誘他,用他害怕的去訓練他,等你訓練好之後,你就能使用他。我就突然明白,如果能夠將這樣的思維用在生活所有的事情上,就能讓所有人為我所用。所以我就開始思考,教授要的是什麼,我該如何讓他為我所用。

       晚上打坐時,靈跟我說「其實很簡單,教授要的就只是你能寫出一個符合他想要的論文,因為最後會掛上他的名字,你就當作是幫他出一篇他想要的文章,所以你就應該先了解他喜好的寫法,從他的角度和邏輯來思考,你把他要的給了他,他自然會把你想要的給你,過程中反反覆覆,就是在告訴你,你還沒找到他想要的而已。」我覺得這麼做是最簡單可以解決事情的方法,但是做起來也是最困難的,可是我發現,這就是在訓練我「從別人的角度去思考」,因為我之後想走諮商,如果我一直停留在自己的角度,如何走進別人的心裡、讓別人覺得我懂他,進而對我產生信任呢?老師說「要讓對方信任我、喜歡我,自然事情就好辦了。你要改變對方的大腦,但是你先做給他看之後,你先改變自己的思維,他才有可能被改變,所以要思考你怎麼做之後,他的大腦會變成信任。」所以我覺得表面上看起來是遇到一個很矛盾反覆的教授,讓我沒辦法順利完成論文,但實際上可以訓練我換位思考的能力,這不就是我一直想學的嗎?

        謝謝神明、老師、我的靈給我的教導!讓我看見事情的另一個面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