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14日 星期六

智耕心田 - 李晉 - 演講心得 - 如何了解他人話中的弦外之音

智耕心田 - 李晉 - 演講心得 - 如何了解他人話中的弦外之音

         這場演講讓我瞭解到人隨時都在計算,只是計算得漂不漂亮與舒不舒適,加上會有自己的想法、設定、捍衛,來讓自己不聽或是關閉覺知來面對他人的話語,就變成聽不出來(或不想聽)的狀況。所以演講有提到弦外之音並沒有很難聽,就是看當下的自己,有沒有全然、投入在與對方的互動裡,只要抱著覺知,去傾聽、去覺察當下情境,就能解開話中的謎。

        比如跟幾個朋友的互動過程,有些情況對方會說著「我就沒辦法」、「我不知道要怎麼做」、「我就是這樣的人」、「你要我怎樣」的時候,聽起來很像是在捍衛、逃避,但其中也有著要你背書、負責、把你當小弟的成分在裡面,如果沒有聽出來而被對方驅動,反而就讓自己製造麻煩的問題;甚至在對方這樣說的時候,是帶著看不起你、覺得你又沒多厲害,所以完全不想接受建議或是去學習怎麼處理,又只是一味地表達自己不行、不好、不可以。

        或是在詢問家長方便開會的時間時,也很常會說「最近比較忙」、「手機是預付卡」、「住址的收訊不好」、「寫聯絡簿就好」...等等,弦外之音就是他們不想開會,覺得很麻煩,或是老師又要請他們做什麼事了,所以就用迂迴的方式,然後再說「全權由你們決定就好」、「我們都配合、都可以」來讓這件事劃下一個句點。

       原本沒有覺知跟去傾聽的時候,就只是帶著我的要,然後再幫對方說一堆藉口和理由,壓抑自己的不滿,持續去要我的要,就搞得很累(如:追著家長跑),甚至還以為自己算計得出來(如:趁家長接小孩回家去校門口堵),結果只是把自己搞得更累、更無力。

       所以讓自己能熟悉帶著覺知去傾聽,瞭解當下的情境,全然地投入與對方的互動,就能讓對方話中的意思不再是弦外之音,而是實實在在、毫無包裝的語言(或慾望、要),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覺知」、「傾聽」、「全然投入」,而這些也不外乎是在許多操作、人際互動、工作關係...等等所要內化和執行出去的。

       最後,演講也提到「堅持己見耳朵會聽不到」、「會莫名站在對的立場攻擊對方」,所以要時時做到先傾聽,並讓自己帶著覺知去覺察到自己的狀態(或是有用立場攻擊對方),然後立即修正,免得對方話中的包裝沒解開,自己的又搞不清楚自己,就把事情又弄得很複雜、很麻煩。

      謝謝神明、老師,要讓外掛著(或少部分情況用得出)的「帶著覺知」、「傾聽」、「全然投入」,逐步練成內化、一致性,而要怎麼練習,就是多人跟去互動、交手,增加練習量、資料量,才能讓自己在跟人互動的時候,隨時都能執行出這些操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