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17日 星期二

神明出詩- 高甫承

 神明出詩- 高甫承


放掉設定與框架

鬆開刻意及用力

覺知始於有鬆度

感受氛圍和空氣

才能靈活去應變

而非死死往前撞


弘慈宮 九天玄女 


寫生活領悟前要出詩的時候,感受到弘慈宮的九天要帶領我,因為這是我沒有的頻率和操作程式。我在感受詩的內容時,想到我平常大多都是很ㄍㄧㄥ的狀態,我發覺當沒有鬆度的時候,就很難會帶著覺知去感受,就不會有靈活的應變。


上週五有請高老師協助約受訪者,對方是上市公司的老闆,今天中午忽然接到受訪者打來的電話,請我四點去找他一趟,當下其實有點措手不及,因為本來預計排下午要再多查一點那家公司的資料。不過我相信這是最好的安排,而且難得對方百忙之中可以抽空接受訪談,再怎麼樣我一定要去。這個事件再次讓我看到,平常就要隨時做好準備,因為我可以更早的把查資料的事情做好,就不會像今天這麼的突然。


我在接到受訪者的電話後,就先傳訊息給高老師知道,高老師打電話來問誰跟我聯絡、以及誰會受訪時,聽到的時候發覺原來我都沒有很確定,只回答老闆本人打電話給我,應該會是老闆受訪吧。回想起來,當下我只知道老闆跟我說四點到他們公司,並有說一串地址,我持續回應:好的、好的。但我發覺其實很多事情我沒有把握,例如沒有很確定是不是老闆受訪,以及沒有很肯定那串地址,是我之前在網路上查過他們公司的地址,以及到了時候要怎麼找到他。


還好到了之後沒有門禁,也很順利找到前台,並且前台知道我的身分後,似乎知道我會來,就把我帶到會議室。不過我發覺我的順利,是因為別人把事情做到位,而我當下還不是很肯定會是跟誰碰面。突然想到老闆中午跟我通電話後,還有把碰面的地點跟時間再次傳簡訊跟我說。


而在與老闆的訪談過程中,最有印象是對方的鬆度,也感受到他很重視與我的互動,很專注在這個過程。因為前一次訪談,我太想要讓對方照著我的問題回答,而且我問題設計沒有考慮到對方好不好回答,所以訪談的過程不太順利。這次變成是另一個不同的狀態,確實當我心態放輕鬆,不要有太多設定,就是很自然的在跟對方聊天,除了論文本身也聊了很多其他不同的東西。


另外最有印象的是對方的遠見,因為聊到我是研究生,之前的室友是芬蘭人,他就跟我分享說,他感受到IT人才的短缺,在想怎麼樣讓來到台灣的外國留學生可以留下來工作,並且詢問我的觀察。還有感受到一件事,對方對於很多事都很好奇,並且都會跟自己產生關聯,例如他先問我們研究所在關注什麼,也講到他跟我們有位退休教授有互動過,另外也聊到他對新竹科學園區那一塊的觀察。我回想對方問我的,都是我能掌握、回答的事情,簡單來說就是他除了把事情跟他自己產生關聯外,也去跟我產生關聯。我就感受到會聊的氛圍這麼輕鬆,並不是因為我的關係,而是對方知道怎麼去營造這個氛圍。


後來在稍微重新檢視一下訪談的紀錄,因為聊的太愉快,雖然有照著訪談大綱走,還是發現有很多可以再追問,但當下沒有問的地方,其實就是自己針對每個部份的進行掌握度、準備的還不夠,以及當下已經有點忘了原先訪談的目的,沉浸在很舒服的聊天氛圍當中。


晚上的時候高老師有打電話來,詢問我訪談的狀況,本來是想要吃飽飯再回報,後來高老師和漫霖師姐說,其實可以一訪談完出來就可以回報了,我就感受到積極度和想要程度的差別,以及有多重視。受訪者是高老師他們介紹的,他們也會想知道情況,況且也都在修行,更關心的是我的心得、學到什麼的回饋。另外,當下我的回饋都是表面,覺得很棒、很舒服、很好,寫了心得邊整理後,才發覺我當下的覺知度不夠,變成要到寫心得的時候慢慢整理出來。


我就感受到,如果我沒有寫心得,這些事情可能就這樣過去了,我可能不會察覺問題在哪,也不會察覺差別在哪裡使得訪談很順利,沒有這樣整理過,也就不知道到底發生什麼事。無極至尊突然跟我說:時時覺察知己行,並且給我一個畫面,更好的是當下事件進行的瞬間,就知道差別是什麼、為什麼會這樣,隨時調整。我就感受到那是多麼高的境界,然後就在想,憑什麼自己會覺得自己很厲害,明明有這麼多事情可以學習讓自己更好,讓自己好可以更好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