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耕心田- 許若涵- 演講心得- 人為什麼會有情緒
面對對方無法改變的行為模式,而感到無奈,偶爾會讓自己覺得心累,這個狀態可能是和家人及同事又者朋友相處時,對方不能了解或者思維無法達到共識以及立場對立時而產生。週六和晨熙一起吃飯時,他對我說:不能期望他們改變,他們有自己需要經歷跟領悟。是耶!那自己為什麼期望別人的改變呢?!反觀自己是不是自己也有問題?所以才會期許別人聽到自己的聲音,而為這個聲音有所改變。但想想,其實根本不需要改變他人,是現在的自己要比過去的自己思維、操作模式有更加進步才是。
另一方面,這份情緒是否也是因為想要得到別人的認同?常常在工作上,能夠幫忙分擔的事情也將別人的工作攔下來做,生活中能夠自己處理的事也不麻煩他人地自己扛。晨熙點到了一點,是否因為想得到別人的認同?成為別人眼中的好人?前後反覆思量,不是但卻夾帶了是,只是以自己為出發點,自己覺得別人需要幫忙,但卻忘了這是少了讓對方學習成長的機會;自己覺得別人需要而給予對方,卻忘了這個給予對於對方是否是個困擾,又或者會不會是個垃圾,給予的是否為對方所需要的呢?
換個立場角度,好比爸媽認為的關心,反而是因為他們的期待,期盼他們眼中的兒女與其他人家的兒女一樣,能夠在他們設立的里程碑中一一達到,但這個關心在自己感受下卻是份壓力,偶爾變成了嘮叨,那便會產生了不悅的情緒,造成了減少與他們接觸及溝通的機會,這樣或許就不會有不必要的衝突產生。但這樣的本身卻是在逃避,逃避當下產生了自己學不會的如何處理事件本身外還附加了情緒。現在也越來越能夠理解,只需要面對「事情」本身,面對事情本身時產生的情緒來自於自己還不夠會操作,所以卡住了,不夠會處理解決問題才會產生了情緒。
更容易有情緒產生莫過於立場對立及利益衝突時,自己發出去的訊息沒辦法讓對方理解,意思表示時對方的解讀和自己的意思不同,怎麼你不懂我,我也不懂你,樣樣都會有情緒的產生,常常在醫療工作環境中聽到的同理心,怎麼在這時卻產生了衝突,所謂的換位思考,怎麼自己又不大會執行了。好比以前的自己討厭下雨,爾後發現心情不該被天氣所干擾才是呀,全是內在心因性的因素,那過後變得非常喜歡下雨天,也應證了反而越複雜的環境中,自己的心境更是要靜。
人情事中學處事
亂中學習理情緒
理事理情理自己
願己理出心中念
非需所得往內求
謝謝神明
謝謝老師
謝謝我的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