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有感- 陳威霖- 電子後照鏡
昨天跟同仁開公務車去醫院的路上,他就一直抱怨電子後照鏡壞掉了,然後多爛多爛,我當下不想回他,因為他講話一直都很偏激。
今天早上下班,從醫院回機關的路上,他又開始講後照鏡怎麼不會自己關掉一直抱怨,我就說「學長,這台其實沒有壞掉,他原本就是這樣」,然後他就開始一直噴「你不要不懂在那邊傳播錯誤資訊,這個明明就是壞掉了,不是你長官就你說了對」,我當下整個情緒起來了,想說不過講個電子後照鏡,在扯什麼,但我知道是我自己錯在先,從頭到尾就不要理他就好了,幹嘛要跟他起鬨,後來沒有繼續跟他回話。
早上跟老師講這件事,老師問我為什麼不去確認?為什麼我不當他的面前操作看看,確認到底是壞掉,還是像我說的這樣?
我的核心仍然是箭頭看別人,我還是把情緒帶到事件當中,雖然他的言詞激勵,但講的也是針對這台機器而已,如果我有不同看法,就要先去求證,自己操作看看,到底我的判斷是不是正確,或許真的壞了,重點是要有證據支持我的論述,不然我講出來要幹嘛?沒有作證講出這句話,就是單純要吵架而已,對事情沒有幫助,也不是在處理事情,我講這句話的頻率就跟他一樣,他在抱怨,但我無緣無故回這句「不一定是事實」的話,核心的頻率只不過是想回嘴,但有什麼意義呢?這樣的回嘴,只是證明我沒有解決事情的智慧、沒有判斷能力而已。
跟老師回報之後,看到自己的問題,下山後也去確認了那台機器沒有壞,真的只是設定的問題,後來我也錄影給學長,感謝他的提醒,我有把設定調整好了,也因為這樣我也再多學會一項技能,因為這個廠牌是不太一樣,打去原廠他們才教我怎麼調整。
謝謝老師看到我的問題點,我的核心頻率還是在箭頭看別人,當一個事情來,情緒又走在前面,然後頭腦當機之後,怪罪別人腦程式又開始運轉,讓自己喪失判斷力,然後弄得很不舒服。
之後會立即調整,我也在頭腦裡建立一個機制-「有情緒了,就是哪裡沒有搞懂!」
例如我講了我的看法,他也有他的看法,當下感覺不太舒服,就代表我有地方沒弄懂,也就是這台機器的運作機制沒弄懂,當我去弄懂他,這些問題就自然會消失了。
謝謝老師和神明,今天的收穫很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