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6日 星期一

智耕心田- 陳威霖- 演講心得- 時時刻刻有覺知

 智耕心田- 陳威霖- 演講心得- 時時刻刻有覺知



時間是個假議題

時為與人與事碰

刻皆為己得所要

刻明助願回獲己

有來人世增靈性

覺是收訊整理之

知覺知改知萃取


今天的題目,源自剛結束的靈通班,在靈通班要學習全然的寧靜與放大自己的覺知。


靈通班結束當天下山買晚餐,結果就因為沒有覺知,因此做了不適當的行為,讓吃晚餐的品質下降,從而我開始產生了這個題目的疑問,如何能夠讓自己保持覺知呢?如果我有覺知但自己做了另一個選擇,那就是自己意願的問題,但有時候是我自己根本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存在,那這時候又該如何呢?因此產生了這個疑問。


「時時刻刻」代表我有某些時刻沒有覺知,但某些時刻又有;因此老師透過這個題目,先重新定義何謂時間?


時間的存在是為了讓人與人之間有合作的共識,例如我與別人相約任何事情都一定會有某個時間,如果沒有共同的時間指標,那我們就沒有辦法產生碰撞和合作,而與人碰撞和相約,都是為了我的「要」,因此時間的誕生,是為了「要到」我的要,如果我沒有任何的「要」存在,其實根本不需要時間。


回看這個題目,所以為什麼要時時刻刻呢?其實不需要時時刻刻,我又不是時時刻刻都需要覺知來處理事情,沒事坐著就在那邊覺知覺知,這樣太累、太刻意了,那問題是什麼時候需要有覺知?


「覺知本來就有,看我有沒有去用」


覺知就是靈訊,隨時隨地都是存在的,並不是刻意去接收、或是想出來,而是他本來就存在。


因為我有我的要,然而問題的產生都是因為我「要不到」,如果都要得到,自然不會有任何的問題。


所以要有「要到的能力」,才會需要覺知,因為有覺知就可以作為一個校頻器,來看我的起心動念是不是能得到「我的要」,不斷的用這個校頻器去檢測我的起心動念,自然我就會具備要到的能力。


「覺知校頻器」


老師在演講中幫我們加裝了「覺知校頻器」,也就是「這樣做,對我好不好?」的檢測思維,更具體的檢測,就是「我要什麼?那我的行為可以得到嗎?」,不斷地用這樣具體、細節的檢測方式,去看我的每個起心動念,例如我現在想講這句話、想做這個行為,目的是什麼?可以得到我的要嗎?會不會有後遺症?對我好不好?只要我在每個言語、行為時都去檢視自己的這些問題,其實自然就是有覺知的狀態了。


「有覺知,就是很清楚自己在做什麼?」


當自己清楚自己在做什麼事情,那過程中遇到的事件就只剩下兩類,一是會解決的、二是不會解決的,就只有這兩類,而我又很清楚,世界上所有的事情,或是說我人生會遇到的事情,都一定有個人懂得怎麼解決,那我就去請教會的人,然後學起來,這樣就又回到「會解決」這一類的事情裡面了。


當自己遇到任何的事情,都用這樣的思維去思考、覺察自己,其實就是覺知狀態,也不會有任何的「沒覺知」,就很像是我永遠都聽得到聲音,只要我不要把耳朵摀起來就好。


非常謝謝神明跟老師的演講,再次讓我把看起來大哉問的問題,透過打開事情的本質,也就是心法,再找出核心的「執行方法」,能夠套用到生活事件當中,例如鹹酥雞,當下我的「要」,是吃到鹹酥雞,而且是好吃的鹹酥雞,那我就很清楚,好吃的店家跟剛剛好的溫度、時間,是最重要的,我這趟開車下山的目的就是拿到好吃的鹹酥雞,那我就不會忘記這些事情,然後去胡搞,例如路上瞎聊、硬要買飲料拖延時間,甚至就算真的會拖延到,那我也會很清楚要先打給店家請他們延後製作,這樣仍然可以彈性的得到我的想要,所以重點是要看自己現在在做的事情目的是什麼?而不是一下子就被眼前的事情帶走,這就是中心思想,而不是一天到晚被牽著走。


謝謝神明和老師,這堂演講讓我收穫滿滿,也發現自己在生活操作上的問題,進而可以修正執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