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耕心田- 沈晏如- 演講心得- 有與無
這篇非常哲學的演講,前年第一次聽的時候跟現在聽的感受完全不同。聽到老師在一開始演講就先破題,有與無的感受都是由自己的心境而起,我們認為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所以一切都是自己認為來的。
現在聽這篇演講的感覺又更深刻了,回想在這一段與靈拉扯到與靈同行的過程中,我真的體悟並深刻感受到,神蹟是從生活中執行操作出來的,因為我之前沒有去感受,也沒有去覺知,才會覺得是神蹟。想到在金凱瑞主演的電影中,因為一個契機他擁有了上帝賦予他短暫的神力,但是他濫用上帝給的神力與職權,先讓自己生活舒服,殊不知他所謂的舒服其實都是自以為的正義,導致整個小鎮因為他濫用神力而亂七八糟,最後甚至讓自己的生活回到更差的狀態,因而怨天尤人甚至怪神與上帝,上帝最後告訴他神蹟並不是因為神力而產生,而是自己的信念與執行能力,就像一位母親因為生存打拼不斷用工作塞滿自己的生活,但她還是挪出了時間陪伴小孩長大,讓小孩愉快而安定。而我回想自己的生命歷程,不管是在學道、認識靈、了解自己、建構事業甚至接下來建構道場的路上,真的就如老師說的,世界本來就是神蹟,人本身也是神蹟,神蹟是創造執行出來的!修行學道這件事是難在夠不夠相信,不管自己做的決定如何,只要相信以後去執行都會成真。
老師也在演講中提到,時刻了解自己最開始的起心動念和精神,就不會再分析與判斷,因為人若是把想法用在感受的時候神會出現,可是把想法用在分析判斷神就不見了。從相信到不相信的路上,一切的結果都是自己造成的,生命是一直不斷的在聚合,若是我現在還覺得苦與內耗,那我就還是不相信、也還在懷疑,有跟沒有是人的心分辨出來的,當我了解這個生命的佈局,我就清楚每一個事件來到面前,是神在提醒我,因為愛我所以提醒我,只要我了解這個流的安排,接受與相信,事情就會順利進行,我所認為的有,其實是心境的轉變,因為我覺得有、我相信、感受上就會是舒服愉悅的,即使會有必然發生的失去,我也不會覺得那是失去。
之前一直覺得修行學道會苦,是因為心裡一直執著在結果,忽略感受中間的過程,以前總說是不相信靈,但更多的是不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信念一定做的到,有沒有想做而已,若是真心想要就會去創造出來不會有理由,也不會去設定要怎麼做,而是先嘗試做做看了再修正執行方向與路徑就好。
有與無其實是心的分辨,才會導致心靈衝突、內耗,全部的事件都要回歸自己的內心,而不是一直去分析、判斷外在的因素,並且沒有作為,只為找到那個幻想中的有。只要執行就會有了!心中有了有,就去把有執行出來!
有與無的心境就是把自己「無我」,把自己的心給放空去體察生命的變化、事物的本質,從無中感受有,從有中感受無,才能跳出原有的思維架構。當把心境掏空去感受生命時,就再也不會被有與無而侷限住人生的任何可能性。一切回歸覺察自己的心境變化,眼觀體悟周遭人事物,拋開所有的分別、分辨、真假、虛實,以中性、中立的心態面對並接受一切的事物,就能看明白自己所在世界如何運行,並順這個流發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