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耕心田- 陳緗芸- 演講心得- 如何愛自己
我很常覺得我不知道該怎麼照顧自己的需求,常被說不夠愛自己,試圖好好讓自己放假、允許自己做一些平常不會做的事情,還是沒有很明白什麼才叫做愛自己?原來真正的愛自己並不是自己做「看似照顧自己」的「行為」,而是有沒有真的確保所有事情都只是為了自己而做,不是基於社會道義、也不是基於他人眼光。要做到這件事就是要承認自己的需求、承認自己所有想法。
我喜歡關注弱勢,也會做普遍大眾認為的利他公益行為,喜歡溫和對待他人,也會偶爾的退讓配合別人。老師的演講內容促使我去省思我背後的起心動念,原來這些一樣都是為自己。我自己在關注弱勢或是從事公益,是因為我自己喜歡做這件事的感覺,想要藉此感覺快樂,並不是真的只為別人;溫和對待別人或是退讓,是我想要自我保護,不想要跟別人衝突,是為了獲得我不想跟別人衝突的結果,而不是我真的在委屈自己。這個觀點對我來說很重要,因為我沒有把自己的動機弄清楚,被既有的認知框架住,才會有自己在退讓或是犧牲的感覺;自以為良善,沒弄清楚自己真正想要什麼,所以才會感覺內耗。
另外,老師提到適當的求助、示弱也是一種愛自己的方法,這部分我很有感觸,因為我是一個很不會求助跟示弱的人。我發現我真的很無助或是很有情緒的時候,我其實會感覺孤單、想找人陪,但我總覺得這件事很沒有意義,即使我很明白我身邊有我可以信任也願意陪伴我的朋友。我慢慢了解這個狀態是我不想要接受自己脆弱的一面,也不想要承認有人在我的生命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因為我不接受自己有被愛的需求,也不覺得自己值得被愛,才乾脆隔離開來。沒接受自己的狀態跟想要,就沒辦法給自己愛,我要區分清楚的是,我有這樣的需求,不代表我就一定非要得到不可,我要去理清,在這個狀態我不想求助是因為我真的不想,還是我去壓抑掉我的想。接受自己的每個想法、每個起心動念,並明白每件事都是為了獲得自己想要的,就能自在的愛自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