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9日 星期六

生活有感- 周若蓁- 辦事心得

 生活有感- 周若蓁- 辦事心得 



今天來了一位六十初頭的信者,一開頭就想要問他什麼時候才可以把跟老公的因果債(他聽其他算命講的)還完離婚,我先問他什麼因果債?想離婚的原因是什麼?透過開頭的這麼一問,信者開始講述他與他先生的愛恨糾葛,我從頭到尾都先讓他講、聽他述說,結果越聽發現,其實信者根本就是很在乎他先生,沒有想離婚的意思,只是因為長期下來的操作與先生彼此間的互動產生了隔閡,所以在要不到先生疼愛的情況下,信者就像孩子鬧脾氣般,因為生氣得不到,又不曉得怎麼操作出自己要的結果,所以才想要用控訴的方式期盼有一天先生能改變,變成他想要的樣子。

等信者抒發的差不多,我開始幫信者整理,當我講到信者其實在乎先生得要命,根本沒有想要離婚的時候,信者突然自己捂著嘴巴笑出來了,這時我才開始協助信者去看見他的不滿是由自己什麼樣的操作所引發,並且協助信者重新對焦他想要的結果後如何去轉換思維操作出來。面前坐的這位信者讓我彷彿看見了以前的我,在婚姻中有許多的「應該」以及「賴」以及自己最對的思維,而忽略了對方的感受,且當對方不順自己意時便會開始看對方不順眼,進而散發出責備的頻率,久而久之兩人當然就從本來彼此相愛到彼此冷戰互看不順眼,而若是都一昧的只看到是對方的問題卻沒回來看見自己激發了什麼讓對方捍衛,兩人最終就會形同陌路,但這並不是信者想要的結果,經過讓信者一番抒發後,先去同理信者,再來協助整理,信者最後也才說,其實他就是想要找個抒發出口,沒有真的想離婚。


透由這次的辦事,我從一開始先傾聽對方,不論對方中間講到什麼,我都不先給予什麼回應,就是先聽完後再梳理,我發現不僅能夠聽得到真正的核心問題外,信者的接受度是高的並且也更願意接受他可以調整的地方,甚至也感受到信者有在重新思考,而也有建議信者可以透過補運來協助他後續重新回去操作。

這傾聽的過程讓我聽著聽著聽出了信者真正的目的,也讓我更加感受到傾聽的重要性,而不是被信者一開頭的問題就帶著走,若是沒有好奇心延伸詢問信者,信者一開頭想問什麼時候可以離婚就草率回答的話,那就跟一般宮廟沒什麼兩樣,就真的會偏離信者來此的目的了。

除了領悟到傾聽的重要性外,也從這場問事讓我再次照見自己,謝謝這位信者讓我有學習的機會,同時也再次提醒自己,謝謝我的靈牽機會來讓我學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