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耕心田- 陳寧君- 演講心得- 以終為始如何真正成為自己心中夢想的樣子
終究一死是為何
老師的詩中寫到這句,提到這個死並不是死,而是「狀態的結束」,並舉例當追另一半、曖昧時是最美好的。我想起了當初拼了命地準備考試,我以為考上了就「好了」,但從我考上的那一秒開始,接踵而至的是一連串的碰撞,受訓時被點到問題不會回答覺得丟臉至極、覺得被指導老師刁難、覺得許多的法律問題我都不會處理等等,讓我非常懷疑人生,因為一點都沒有好了,只是迎接另一個不好。
現在想想,我為了那一個準備考試的狀態結束的結果,整個過程中都是痛苦的、難熬的,每一個讀書的白天、晚上,我都覺得很孤單,全世界只有我一個人如此痛苦,沒有人可以理解,考上之後的碰撞,毫不留情的打擊了我的認知,也是因為這樣的因緣際會,牽引了我去找老師問事。
現在回想起當時的點滴過程,我在看到每一個新聞、路上看到的每一個事件,我都會想到可能涉犯什麼刑事犯罪、民事糾紛,甚至是大法官解釋,其實當時進到考場裡的我是有自信的,因為我自認我已經盡了我最大的努力。可是當我把焦點放在結果上,我就沒有辦法去體會、感受過程中我逐步累積自己的讀書點數、實力的過程,真的是「為了這個死的結果,在過程中都痛苦、不快樂」。
最近看著凱男離開公職,到了新的領域開始遊戲,其實蠻羨慕的,但靈告訴我,時間還沒到,趁現在好好的把基礎打好,我會有這個念頭,其實就是沒有享受在現在累積的過程而已。沒有做好基礎,就算這個工作的狀態死了,我依舊沒有學會該學的,到了另一個生的狀態,也會碰見一樣的問題。尋覓、建構的過程是最美好的!這是老師所幫我們加入的合道腦程式。
圈圈
老師在演講中舉到了一個人站在圈圈內8小時的案例,富人給一個人每天2000元的錢,讓他每天站在圈圈內8小時,不能離開,雖然每天站,月薪可達6萬,可是這是自己思維所造成的圈,並不是別人給的圈。就好像提問者並不是被工作卡住,而是被自己每個月5萬元的生活開支卡住。
我和凱男對這個圈圈都很有感,因為在接觸我宗之前,我們都是被圈圈、被自己的思維卡住的生命體,而現在凱男從圈圈中跳出去了,我在原本的環境中蓄積能量、經驗,這些我們所不具備的思維,是透過事件的照見後進而學習、積累的過程,當我知道我在積累,這一切對我而言都是學習機會,我就不會抱著原有的公務員心態,覺得這樣的薪水給我差不多的事就好了。
無論是處理事的專業能力,或是合於人處、練習看見核心並從核心處理的能力,都是讓我能夠不斷地跳脫圈圈的必需。就好像在準備考試時一樣,大架構、概念、細節,不同的學說和實務見解都是有不同的核心思考及想法,就好像人腦一樣會有各種不同利益的計算及考量,我要做的是理解自己,而不是死背那些外在所呈現出的結果,才能夠真正的融會貫通,進而操作、活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