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6日 星期六

生活有感- 周若蓁- 透過心得學習

 生活有感- 周若蓁- 透過心得學習 



今天在幫信者做完靈療後,除了後續詢問信者感受以及將在操作過程中感受到信者的狀態透過詩籤傳達給信者外,同時與信者聊他最近遇到的問題。

在操作的過程中,感受到信者的頭部非常的脹,思緒很多很混亂,同時對於溝通是有阻礙的,也感受到信者的狀態比較躁。將感受到的狀態傳達給信者後,詢問了信者最近是不是有什麼事情讓自己思緒卡住?信者說是小孩的問題讓她很煩,詢問之下一個小孩三歲,一個五歲,經常都用哭鬧的,只找媽媽不找爸爸,連上課都拖拖拉拉,他都要一直催,長期累積下來他感到很煩躁,對孩子態度也經常用兇用命令的,自己事後想想知道這樣的狀態不好,但又不知道該怎麼處理?

起初客人提到親子問題的時候,當下有點不知所措,因為自己沒有帶過小孩,而這時候突然閃過嘉緯翔榆師兄姊與孩子互動時的心得,讓我想起曾經看過師兄姐心得分享與孩子互動不是用命令的方式,而是去讓孩子瞭解事情,同時也想到老師在演講中提過小朋友戒不掉奶嘴但是用另一個方式讓小朋友知道這麼做是為了自己好的時候,小朋友就馬上戒掉奶嘴的個案。


此時透過當初看到嘉緯翔榆師兄姐心得時學習到的,外加老師演講中所學習到的,拿回來套用在這位信者身上,引導信者去重新思考對於孩子不是用命令來讓自己方便,而是透過機會教育溝通來讓孩子理解什麼樣的事情能讓自己變好,再來就是小朋友去學校拖拖拉拉,不只是用催促的,而是可以試著去了解孩子拖拖拉拉的原因,是時間安排、生活習慣問題?還是學校方面有什麼讓小朋友不舒適的原因嗎?從中找出問題原因接下來再來一步步處理。

透由今天的個案,除了讓我看到看心得的重要性外(自己不一定任何事情都有辦法經歷,但是可以透過他人的經歷來萃取學習),同時領悟到今天跟信者聊的雖然是孩子(不要把孩子當孩子),但是法則一致性,對每個生命體也都是如此,每個人的行為背後都會有一個起心動念(例如孩子上課拖拉),要去找到背後原因,再來就是跟人互動要清楚讓對方明白做這件事背後的精神意義,而不是只求自己方便就用命令的方式達到目的,這樣是更無法達到目的的,也同時重新反省了自己日常與人說話互動時的態度和操作。


感謝神明老師的教導,感謝我的靈牽引了這個個案來讓我學習、感謝晏如事後會一起參與討論每個遇到的個案也讓我收穫其他角度的東西、感謝師兄姊的心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